【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從心月造境到心月意境,再到計畫中的心月無境,由青花瓷藝術家卓麗秋所策辦的「卓麗秋(心月)山水青花瓷師生聯展」,1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盛大舉行開幕式,受邀出席盛會的各界貴賓與中央暨地方單位代表相繼致詞,表達對卓麗秋老師及其學生聯展的道賀,在所展出200多件作品中,展現出融合東方美學與文化傳承的精彩內涵,在承繼歷史傳統的前提下,也創新轉化了畫境的深邃意境,開拓了觀賞者的寬廣視野,使這次的師生聯展更具多元性,卓麗秋老師所帶來的藝術話題將持續受到重視,對長達一個月的展期,更加充滿高度期待。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張惠君以主辦方半個主人的身份致詞時表示,看了卓麗秋老師的作品,只能用「人如作品 作品如人」來形容,具體展現出創作過程的能量與能力,在典雅、亮麗的作品中,呈現出發光發熱的特質,令人感到相當驚豔。

彰化縣縣長王惠美則以彰化鄉親的身份出席開幕式,她認為每個人都需要醫師與藝術家的朋友,他們能照顧你的健康,也能提昇你的心靈,卓老師和謝義德醫師是大家的好朋友,外面的評價甚高,值得我們親近。王惠美縣長指出,從2016年以來,卓麗秋老師的作品經常在國際藝術活動中獲獎,最近更在大阪美術館與東京美術館獲得藝術賞,獲得極高評價,可說是彰化之光。這次看到卓麗秋老師的作品,是傳統兼俱創新的融合之美,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致詞時表達對卓麗秋老師一家人的推崇,也因身為謝醫師母親的義子身份,對卓麗秋老師的藝術成就與私人情誼格外推崇與珍惜。日本駐台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亦表示,這次卓麗秋老師的展覽,在傳統藝術中注入新生命,也為日臺的文化交流展現新的契機,願未來卓老師的創作能扮演交流橋樑的角色,繼續推動兩國的深厚友誼。


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則從卓麗秋老師這次展出青銅器系列作品,說明從青銅器到青花瓷的時代轉變的過程,對卓麗秋老師作品中看到了傳統、摩古到現代等特殊態樣的作品,呈現她純熟的技藝,讓人印象深刻。文化部參事梁永斐則從卓麗秋的之前個展,到他與卓老師的彰化雙人展到今日的山水青花瓷個展,他看到了卓麗秋在藝術創作上的熱情、專注與執著,也體悟了卓麗秋與謝義德醫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真理,在「藥物醫人身 文化治人心」的立言中,他對這次展覽更賦予高度的期待。

卓麗秋老師則在開幕式上逐一介紹參展的24位學生,並肯定他們學習與創作過程的努力與精進,讓這次展出作品更加受到重視。卓麗秋強調,美的事物要在時間的淬勵上更加提昇,在傳承的基礎上需更加精進。卓麗秋老師也表達了對啟蒙與指導老師周澄,鶯歌臺華窯公司的整體創作協助,以及在她作品創作期間的多位朋友的協助,言談間充滿感恩與表達感謝之忱,藝術家個人的深摯修為,具體表達無遺。謝義德醫師也從彰化趕到展場,向在場貴賓表達感謝之意,對支持老婆卓麗秋的藝術創作是持無怨無悔的立場與態度。

「心月藝術中心」創辦人卓麗秋老師是師承水墨名家周澄教授,她將傳統水墨畫創作表現於青花瓷器上,而卓麗秋把文人山水畫中所強調的氣韻生動、詩意構圖,轉化為青花瓷的創作語言,不僅延續傳統書畫的思想內涵,更拓展了青花瓷在當代藝術中的表現形式。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卓麗秋更以文人畫山水結合青花瓷媒材,藉由青銅器形來表現,成功轉身為跨越時空的創新作品。青花的優雅與青銅的沉穩在器形與畫面中相互交融,使作品既有歷史厚度,又充滿現代感,融合當代青花瓷藝術與文化思想,令人驚艷。

本次聯展除展出卓麗秋個人創作外,亦展出其指導的24位學生作品,包括李伊萍、周秀蓁、周宜燕、洪永吉、洪苡瑄、張雅茹、粘雅玲、程淑媛、黃秀森、黃智琳、黃鴻圖、黃安婕、黃薇潔、莊珂惠、楊奕強、楊貽文、楊雅琹、劉美珠、陳姳希、陳芬蘭、學玉理、蔡明祥、蔡春月、蔡橖㛄;他們在2年半的學習時間內,完成風格各異的青花瓷山水創作,展現教學相長的美好成果。

卓麗秋表示,藝術創作不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文化與思想的傳遞;希望透過這場展覽,讓觀眾感受到青花瓷不只是傳統的延續,更是現代創新的載體。本次展出作品以山水為主題,描繪江川山巒、林泉雲煙,筆觸細膩,青花釉色層次分明。學生作品雖出自同門,風格卻自成一格,體現文人畫精神在青花瓷媒材上的多樣詮釋。「心月意境-卓麗秋(心月)山水青花瓷師生聯展」,自即日起於中正紀念堂第1展廳展出自30日止,歡迎藝文界人士與民眾前往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