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電生活特展 臺博館跨領域一覽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博物館5日於南門館舉辦「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開幕式,展覽以「電力與文明」為主題,透過多單元內容,介紹臺灣進入電力時代後的文明發展,並從早期畫家對電的風景描繪,以及常民視角述說島嶼上的電力故事,呈現臺灣電力發展與土地共譜的時代樣貌,讓業界持以高度關注。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台灣電力公司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及各界代表共同出席與會,場面相當熱烈。該展由臺博館及台電公司合作策展,融合了臺博館對土地、自然環境及永續議題的論述,以及台電對電力在臺灣發展的脈絡經驗。從第一盞電燈亮起、電廠及電網設立,到再生能源開發,由歷史的角度來看電力引進臺灣後人民生活方式產生的劇烈變化,並透過60餘件展品及160餘件珍貴的影像,呈現電力發展在臺灣土地上各時代的樣貌。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致詞時表達對跨部合作的展覽,更具有文化發揚的厚度與深度。(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致詞時表達對跨部合作的展覽,更具有文化發揚的厚度與深度。(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電力產業到哪裡,文明就到哪裡;台電到哪裡,產業就到哪裡」,電力產業不僅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深刻的影響臺灣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甚至文化。期盼此次的展覽開啟博物館與台電及經濟部相關產業合作的開端,藉由博物館研究、策展、教育的功能,「帶動臺灣產業進入文化層次,使產業更有文化厚度」。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說明特展所呈現的時代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說明特展所呈現的時代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島・電生活特展」談論電力發展的歷史,以不同角度連結歷史與社會脈動,別具意義。呼應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福祉與永續」,期待未來臺博館能與企業界跨域合作,成為提供對話、共作的場域,展現宏觀歷史與多元包容,並持續關注環境保育、生態永續的議題,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現場展品從電的源起所帶來的生活需求做展現。(記者 辛澎祥/攝)
▲現場展品從電的源起所帶來的生活需求做展現。(記者 辛澎祥/攝)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表示,未來如何使用電力創造更多價值是我們關切的,除了電力本身的效益之外,透過電力的使用,為社會經濟產業帶來價值。期望未來透過展覽,讓更多民眾瞭解電力使用的價值,傳遞更多過去臺灣電力發展的來龍去脈,並與博物館加強館際合作,展現電力文化和歷史發展,以及電力為這座島嶼帶來的多元樣貌。

▲電力所延伸的生活意義相當具有論述話題。(記者 辛澎祥/攝)
▲電力所延伸的生活意義相當具有論述話題。(記者 辛澎祥/攝)

此展以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的畫作「水源地附近」及臺博館所典藏日本畫家小澤秋成的「臺北風景」切入,藉由畫作上的電線桿、電線交織、發電廠等電氣設施所構成的視覺景觀,畫家筆下的線條和色彩堆疊出的現代化的城市,呈現當時人民對於現代化的追求,以及都市化背後對傳統景觀變遷的反思。台電特別提供了15件具代表性的電表,讓人大開眼界。該展自即日起假臺博館南門館展出至明年4月7日止。

▲跨領域機構合作讓電的文化與經濟性大大提昇。(記者 辛澎祥/攝)
▲跨領域機構合作讓電的文化與經濟性大大提昇。(記者 辛澎祥/攝)

 

相關連結:傳承永續 創新多元 瑞典博物館展出賽德克族百年文物 意義重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