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台灣飲茶文化由來已久,時至今日,茶仍是常民的日常飲品。台灣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以及環境,各地幾乎都出產茶,並在現代化農業的茶樹育種、栽培以及製茶加工技術改良下,持續發展出各種風味獨具的台灣特色茶品。隨著時代轉變,盛茶之器也不斷演變,國立臺灣工藝中心特別在2022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推出「茶與器–常民工藝關係學」展覽,帶領民眾賞工藝、品茶香,共饗台灣在地的飲茶文化。
茶器從實用性的角度,能夠提高茶的色香味;從精神層面上,使人喝的不只是茶香,還能品味出「意境」。科技發展與生活型態改變,影響了茶器形式與品茗方法,從農稼時代的大茶壺「奉茶」,到追求快速方便時代,拿了就走的超商「瓶裝茶」,以至追求流行口感的店頭泡沫珍珠「杯茶」,大量規格化或者一次性可拋式的瓶瓶罐罐杯杯,取代了富有工藝手感與溫度的茶器具。
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從過去傳統的泡茶,走到易開罐的即飲文化,藉由此展期望讓兼具環境善意與當代社會價值的「器」重新回到生活中,讓喝茶不僅只是喝茶。讓人們在一杯好茶裡,能喝出台灣的豐饒風土、濃厚人情,喝出美學、品味與生活風格,喝出茶與器互動下的常民工藝關係。
這次展覽從常民的茶器反應當代的社會價值:其一為生活美學,鼓勵人人學習工藝,並透過日常生活使用,傳遞工藝職人器用精神,並能發現生活中關於用與美的各種可能;其二為生活形式,訴說人與人之間因「茶與器」而建立的多種生活形式,透過享受茶飲、品味茶器,打開身體五感、放鬆身心,以茶會友,增加人際互動,為忙碌生活帶來最純粹的調劑;其三為生活哲學,在常民工藝關係學裡面,找到茶器的綠工藝新主張,發現體現於其中的「自然、循環、平衡、寬容、生命力」的本質精神,減少塑膠器物的消費使用,共同在茶周邊的生活工藝美器,一起構成飲茶的新生活風格。
本展展出作品主要來自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扶植農村社區工藝成果創作,用「在地的器」喝「在地的茶」,共同形塑台灣風味的飲茶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