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離不開之多爾滋部落初體驗

【特約撰述/李飛彤】

Erta Ale火山的熔岩湖沒能如願見著,接下來的行程就全指望部落尋奇,我們相信大自然要靠運氣,而部落呢只要走進去,因此開啟不設限期待模式–飛往南部!

啟程前一晚,和當地代辦公司的老闆碰面,除了確認我們的行程,最最關鍵的就是再三強調重質不重量,千萬不要趕路,不要累死人行程,老闆點頭如搗蒜,但是,竟然又是另一場惡夢的開端。

衣索比亞民族多達85支且有90種獨立的語言,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代表性的造型。歐莫峽谷(Omo Valley)位於衣索比亞南部,是非洲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區,所以接下來的幾天,就都在Omo Valley裡兜兜轉轉。

▲外型酷似象鼻的茅草屋。(圖/李飛彤提供)

我們部落尋奇的第一個部落,多爾茲部落(Dorze Village),Dorze的意思是指“編織高手”,意味著這個族人手巧善編,他們製作的紡織品據說在當地可是相當出名!

部落入口看起來如同一隻巨象,因而有了象鼻村的封號,嚮導請了一位“在地仔”,一路從入口帶著我們詳細的解說介紹,我們被帶進一處小院落,院落的大門既窄又矮,我必須很卑微地彎腰屈膝才能入院。

院落中有一座小象鼻屋,建材就是當地竹子和偽香蕉樹(長得像香蕉樹,故得名),“在地仔”熱情地邀我們入屋參觀,室內空間極其狹小昏暗,空氣中瀰漫了一種古怪的烟味,經由解說,原來是他們燒稻草及偽香蕉葉,藉以驅趕蚊蟲。

▲象鼻屋內昏暗狹窄,卻有一房三廳。(圖/李飛彤提供)

走出小象鼻,大夥坐在院落中的休閒椅上開始體驗,體驗什麼呢?原來多爾茲部落的人還會自釀美酒,我小小品嚐了一口,啊不就是米酒,味道熟悉但不是那麼喜愛,可還是因著初來乍到,氣氛也不錯就乾了兩三杯,感覺後座力不小。

男人們喝酒笑談間,從旁竄出一位老婦,掄著一把砍刀,“在地仔”請我們移步到院落後側,邀請我們欣賞一場從無到有的“injera”製成秀,這個injera是一張張看似咱們的烙餅,也是他們日常的主食,由於物資匱乏,一切都是DIY。

▲族人以偽香蕉樹製作主食。(圖/李飛彤提供)

老婦果然厲害,先是掄著砍刀砍偽香蕉樹,剝下一條厚厚的樹皮固定在板子上,之後用木棒開始將皮內的軟顆粒刮下來,擠乾水份後用偽香蕉葉包覆並用石塊重壓,等待發酵形成麵團。

老婦隨後取出已經發酵好的麵團,用砍刀不斷的縱橫來回切揉,再用手拍打成薄餅狀,用偽香蕉葉包覆置於鐵板上,生火乾烤!烤熟了的injera其實沒啥味道,他們會有一些特製的醬沾著食用,肚子餓的時候吃,味道還不錯!

▲老婦生火技術堪稱一流,兩口氣即生起烈火。(圖/李飛彤提供)
▲如烙餅般的injera成品上桌。(圖/李飛彤提供)

酒足餅飽後,我心想這院落待的可久了,是時候該離開了吧!此時,老婦竟雙手披著數條多彩繽紛的圍巾站在我們身旁,“在地仔”開始介紹這些純手工製造並染整的圍巾,我和旅伴竟阿莎力的一人買了一條,臨走前還給了完全行情外的小費!

▲多爾茲族人的手工編織及染布作品,繽紛多彩。(圖/李飛彤提供)

我就知道,喝酒會亂性,才三杯….這部落有點厲害!

正當我們要離開部落時,看到兩個小朋友眼巴巴地望著我們,正準備跟他們合照留念之際,嚮導立即叫我回頭,我這一回頭驚呆了,目測粗估近四五十個小朋友正朝我們這兒狂奔,嚮導隨即告訴我,如果你今天想住這裡,你現在可以開始照了!吼~他挺幽默,我們霎時酒醒,轉身上車,閃人呀!

最後要補充一點點,衣索比亞不能隨便拍照,如果要拍,小孩5元(新台幣)大人10元,所以如果有隨手拍照習慣的旅者,有可能會被團團包圍,動彈不得!嚮導還特別叮嚀,不論大人小孩,敲車窗索要任何東西,都不要心軟,同樣會”被包圍“…聽了很心驚,更心酸!

回程嚮導說,今晚會先見另一位“在地仔”,他是第二天要前往摩西族(Mursi)的一位族人,嗯…Mursi慕名已久,有點期待!(作者為ACMC國際註冊教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