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蘭君/採訪報導】
一場疫情,讓市場規則重新洗牌,看見產業的消長,也看見新生的商機。百年魷魚羹、華西街台式小吃,帶動美食觀光的地方指標名店,紛紛登上外送平台;迪化街南北貨行倉庫裡,一群人忙著打包出貨,不是為了過去的批發生意,而是服務線上訂單……。開一間店,等待客人上門,廣結善緣生意自來,這是過去的美好年代。時代更迭,民眾消費習慣持續轉移,疫情,只是加速了這股趨勢。
2015年,台北市商業處開始推動「店家再造計畫」,試圖透過品牌再造、商業模式轉型,挽救傳產老店及餐飲美食店家,不只翻新形象,更協助店家開創新型態營運模式。輔導過程從品牌命名、Slogan與品牌故事建構一套完整的品牌論述,重新對焦、找到與消費大眾的溝通方式,接續進行店面空間改造及展佈陳列,商品改版小包裝,重整訂價策略與行銷手法……等等,為零售市場重新佈局。
許多從批發起家的南北貨與中草藥行,透過B2B轉型B2C為變革的起點,再從線下到線上開電商,經營網購市場。在新舊兩代交替之際,二代因熟悉網路操作,在品牌重塑之後,更能乘勢而起。以迪化街南北貨行「富自山中」為例,很早即在蝦皮開電商,在店家再造計畫的協助下,從店舖轉型品牌,一併拉升電商平台口碑效應,疫情期間更逆勢成長,一舉超越實體店業績。
臺北市商業處高振源處長表示,為了守住店家的價值,延續品牌的生命,這些具有潛力的好店需要創新改變,來面對各種市場環境變遷的挑戰。艋舺「老濟安」原本也是以外帶青草茶及青草藥材販售為主要經營模式,在該計畫輔導下,重新定位為「療癒風青草茶吧」,在店裡推廣青草養生茶席,搭配青草智識的傳遞分享,從單一品項到複合經營,從賣商品轉為賣文化,以新的商業模式提升競爭力,為產業建立新典範。
何必再固守商圈,等待客人上門?從店舖思維轉型品牌思維,主動出擊,結合O2O、網路社群平台,讓品牌無所不在!今(2021)年,「台北造起來」持續甄選北市具發展潛力、欲重塑品牌定位或轉變經營模式的「再造店家」,及店面已具特色風格、欲提升品牌價值的「型店店家」。報名期間自即日起至3月31日為止,詳細資訊請見:https://reurl.cc/v5gv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