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拔最高學府到離島 雲門「舞蹈蒲公英」計畫 藝術種子直送偏鄉

學童體驗互動共舞 攝影 李佳曄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雲門舞蹈蒲公英計畫,鎖定教育部認定的特殊偏遠、極度偏遠小學,以深入淺出的示範講座及演出,讓學童透過多元體驗適性發展,消除城鄉差距造成的資源不對等。計畫開辦至今,足跡上天下地,從海拔最高學府香林國小、到離島的金門馬祖,讓學童的舞蹈體驗蹴手可及,藝術的種子如同蒲公英般飛遠,在土地上深耕發芽。

舞蹈蒲公英計畫在2019年底開辦以來,許多曾造訪的學校,熱切詢問二訪的可能性,今年10月將推出「舞蹈蒲公英」計畫2.0進階版,針對曾參加過的學校,規劃深度體驗課程,由舞者分三次帶領體驗課程,階段性深化計畫內涵。

4月中下旬天氣漸暖之際,雲門「舞蹈蒲公英」計畫來到嘉義阿里山,集結台灣第一所原住民實驗小學達邦國小、海拔2195公尺全台最高學府香林國小,及海拔約1600公尺位於山林深谷的十字國小共百位師生,齊聚達邦國小視聽教室,一同體驗舞蹈之美。達邦國小學生莊翔嵐說:「以前要花來回兩小時的車程,才能到嘉義市雲門教室,體驗學習身體律動,但今天在學校就可以跟同學一起上課,覺得很開心。」另一位同學溫詹惟傑,更表示對舞者示範的武功橋段印象深刻。

舞者示範西方芭蕾基本動作 攝影 李佳曄
▲雲門舞者示範西方芭蕾基本動作。 (圖/李佳曄攝)

下午,團隊來到阿里山國中小綜合教室,與教育部認定極度偏遠的阿里山國中小與特殊偏遠的隙頂國小師生約90人,以舞蹈共度愉快午後。阿里山國中小四年級的學童鄧裴戎晉在自我介紹時,表示自己名字的鄧,是有「現代舞之母」美譽的美國偉大舞蹈家-鄧肯的鄧。他也期望自己將來長大後也可以成為像瑪莎·葛蘭姆那樣的舞蹈家。

偏遠地區交通不易,阿里山國中小邱獻萱校長提到:「非物質的文化刺激為孩子帶來多元體驗,在山區有限資源下較難達到,雲門的舞蹈蒲公英計畫正好能補足這塊。」投入原鄉部落教育多年,曾為2017年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教導主任王寶莉,也因學校的地理位置,能對親臨現場的藝術教育機會感到難得,希望能全面地為學生留下深刻影響。

該項計畫2021年將完成34場,三月份已前進台東,將舞蹈之美帶給20所學校八百多名師生。四月嘉義,五月首度飛往離島蘭嶼,六月在澎湖和雲林,九月前進金馬外島。自開辦以來至2021年底,累計規劃完成10縣市62場示範講座及演出,接觸144所特殊偏遠、極度偏遠學校約4,255名師生。也希望在2022年底前接觸八成特殊偏遠、極度偏遠學校。

學童體驗互動共舞 攝影 李佳曄 (1)
▲學童體驗互動共舞十分開心。 (圖/李佳曄攝)

偏鄉學童的藝術教育資源,常受限於地理位置及交通成本,難以進到劇場欣賞演出,加上隔代教養、父母工作不穩定等因素,學童課後常與電視為伍。而教育部認定的特殊偏遠、極度偏遠學校,數量佔全台國小的一成,全台17縣市共262所。

雲門「舞蹈蒲公英」計畫以三年時間,在文化部及企業支持下,以機動靈巧的編制深入偏鄉。擔任說舞人的雲門新創事業部經理張完珠提到:「原本以為孩子們不易投入,但在現場從學童的眼神與反應中,發現其實他們都有專心在聽,也會一邊急著跟身旁的同學交流分享。」

擔任示範的舞者蘇依屏及許辰,親身造訪偏遠地區後切身感受到資源落差,在穿上舞衣後的現場示範,往往讓學童驚呼連連,最後的與學童共舞,更是讓所有人感受舞蹈帶來的純粹與快樂,兩人指出,孩子最單純直接的回饋,無疑是鼓舞及支持他們繼續推動『舞蹈蒲公英』計畫的最大力量。

阿里山國中小、隙頂國小師生與舞蹈蒲公英計畫示範舞者合影 攝影 李佳曄
▲阿里山國中小、隙頂國小師生與舞蹈蒲公英計畫示範舞者合影。 (圖/李佳曄攝)

 

參考連結

雲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