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比登推介台北艋舺美食 百年魷魚焿再升級創新標竿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在臺北市巷弄街區有許多特色店家,經臺北市商業處「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改造後,不僅提升品牌形象、也讓好店再升級。其中萬華區的小吃店「小王煮瓜」及「兩喜號」成功顛覆夜市既定印象,變身成有設計感卻又保存店家歷史特色的店,不只料理美味,同時也在品味店家故事,成功帶動艋舺翻轉新面貌。

2019年獲選米其林必比登推介街頭小吃的「小王煮瓜」,位於知名華西街,喝上一碗甘甜清香的瓜仔肉清湯,配上油亮亮、黑金金的香菇滷肉飯,這是艋舺人每日上工前的早頓,40年的老滋味,來自艋舺兩代小王。

▲亮亮、黑金金的香菇滷肉飯,40年老滋味令人難忘。(圖/產業局提供)

10年前,小王的兒子返家接棒,花瓜及手工豬肉切丁,食材、製程、口味都要照步來,醃肉、滷肉等關鍵步驟,不假他人之手,就是要守住老爸傳下的味道。二代夫妻打拼擦亮了招牌,今年投入「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

改造以「小王煮瓜」的新名字重新出發,老舊的門市改頭換面成打卡景點,特別的是店內一隅重現了辦桌場景,向總舖師阿公致意,更不忘清湯瓜仔肉的源起,改造後沒多久已大排長龍,不但有美味的小吃,還可在整潔舒適的環境用餐,真的是一大享受!

▲經改造後,「小王煮瓜」煥然一新。(圖/產業局提供)

另一家知名的老店-百年魷魚焿「兩喜號」,有爽脆甘香的魷魚條,還有手工捏製的魚丸,一焿兩吃,海味提鮮幫襯。40多年前,因為魷魚成本高,許多店家就把魷魚切成細條,裹上厚厚的魚漿。兩喜號卻始終照著阿祖的做法,堅持要用新鮮魷魚條搭配魚丸。米粉炒是另一個起家的招牌,米粉吸飽了特調醬汁,以爆香油蔥酥拌炒,再淋上獨門蒜醬引味,一碗魷魚焿加一碟米粉炒,從阿公阿嬤的古早時代吃到現在。

▲在百年魷魚焿兩喜號內,一碗魷魚焿加一碟米粉炒,是許多台北人的回憶。(圖/產業局提供)

放棄正在起飛的搖滾夢想回到湯湯水水的廚房,第四代陳輿安接棒希望保存店所具有的傳承歷史並有所創新,兩喜號總店參加「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重新訴說百年老歷史與創造新故事,從百年前的龍山寺廟埕起家,從龍山商場到西園路亭仔腳,最後在廣州街夜市安身立業,老艋舺的魷魚焿,保存了百年的瓷碗,象徵穿越龍山寺風華百年,依舊是一碗兩喜的傳鮮滋味。

▲兩喜號總店參加店家再造計畫,也成功帶動艋舺新面貌。(圖/產業局提供)

店家再造計畫透過挖掘品牌特色、設計形象視覺及改造空間等輔導,協助店家打造出兼具人文力與設計力的品牌新貌,有店家經輔導改造後不到1年,營業額從1,500萬元翻倍至3,000萬元,不僅翻轉企業經營模式也提升競爭力。這股改店力正逐漸的翻轉,透過店家再造找到轉型方向,甚至吸引國外觀光客前往,讓臺北小吃店重生創造新價值,帶動更多商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