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視野,回藝起始點 「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臺中學院美術教學源流特展」(下)

【特約撰述/郎亞玲】

東海大學展區回顧東海創立於1955年,為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1983年創建美術學系,亦為臺灣中南部第一所大學美術系。創系主任蔣勳以「傳統與實驗並重、人文與文人並行」為治系方向,並採「全人」博雅教育,以豐富的人文素養為藝術創作根基。歷年來開設膠彩畫、錄影藝術、複合媒體、現代藝術等課程,均為全臺學院美術之首創。東海美術至今秉持人文養成教育為體、當代藝術語彙為用,從容應對古典與前衛,培養無數美術人才。此次參展之著名藝術家有:蔣勳《百合瓶花》、吳學讓《梅竹、山茶、文鳥》(1961)、謝棟樑《春華》(2007)盧明德《千禧年之前3》(1999)、倪再沁《山景圖》(1990)等38位。

▲展場之二(東海系統展區1)(圖/郎亞玲攝影)
▲ 展場之二(東海系統展區1)。(圖/郎亞玲攝)

藝術教育養成雖以美術學院為主,但李思賢認為若以此涵蓋所有藝術人才之培育,視界也過於偏狹,實美術週邊相關專業科系也有藝術專才之需。為數不少的藝術創作者在美術科系師資僧多粥少的現實下,到非美術科系中相關課程授課,乃現今普遍現象。諸如造型藝術、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商業設計、資訊傳播、大眾傳播、文化創意產業等,甚至如通識教育強調的全民美學素養,都讓更多的美術專才得以春風化雨、貢獻所學。參展著名藝術家有:柯適中《矗立在原野中》(2017)、曾永玲《飲酒的態度-華麗的飲酒杯》(2020)等22位。

▲展場之三(其他院校系統展區)(圖/郎亞玲攝影)
▲ 展場之三(其他院校系統展區)。(圖/郎亞玲攝)

談及此次專題研究的心得,李思賢認為時代縱向發展的研究,實意猶未盡。每個橫向的切片,均可發展出獨立的專題。他舉中師有林之助、東海有蔣勳,二人風格迥異,影響至鉅。林之助的長袖善舞以及藝術脈動的能量,由校內而延伸校外,掌握權柄、鞏固人脈;而蔣勳所引領的文人風格,以個人本位的孤傲,守住一己的純粹和質感,但也有可能是孤芳自賞,與社會疏離。

▲展場之二(東海系統展區2)(圖/郎亞玲攝影)
▲ 展場之二(東海系統展區2)。(圖/郎亞玲攝)

至於跨出校園,走入社會和產業,李思賢舉出「藝術新聲」這個專案的延續,也是觀察學院美術發展的重要指標。2014由故李足新教授和彰師大陳一凡教授所發起的「2013藝術新聲—第一屆臺灣七校美術系畢業生推薦展」在彰化福興穀倉舉辦,連結七所國立大學的美術科系,展現了年輕學子旺盛生命力與創作能量。從第二屆的「2014藝術新聲」起,展場移師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東海美術系也在該年加入參展行列。「藝術新聲」的高能量集結,使之成為近年年輕藝術家和學院美術的最大伸展臺,參與校系連年增加,2020年,甚至有三所香港的大學參與,總共串聯了18所美術校系參與,盛況空前。由「學院而藝術新聲,再由藝術新聲到畫廊博覽會」,李思賢表示,這也是觀察學院美術和藝術生態間,一個極為重要的切入點。

▲10/9下午1400展覽開幕式,藝術家、教師、年輕學子齊聚一堂。(圖/施淑萍攝影)
▲ 10/9下午1400展覽開幕式,藝術家、教師、年輕學子齊聚一堂。(圖/施淑萍攝)

藝術家進入學院,個人領導風格如何形成人際關係的質變?又如何影響學生創作的目標和方向?和地方藝術產業發展有無關聯?這些更深化的研究,有待後繼者繼續努力,讓「學院之道」以恢弘視野,繼續傳承、茁長。

展訊

展期:2021/10/9(六)~10/27(三)

地點: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五)、(六)、(七)

開放時間:週二~周日9:00~21:00

(本文作者郎亞玲,頑石劇團藝術總監與編導,逢甲大學、大葉大學講授表演與劇場)

相關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