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盪於悲傷與快樂之間~ 《悲傷ㄟ曼波》鏗鏘登場 當代馬戲演出 × 錄像創作展覽 x 民間弄鐃雜技

【記者 周蘭君/採訪報導】

 「弄鐃」是一項民間喪葬儀式裡的雜技性表演,通常在亡者三七之際,請「師公」進行耍鐃鈸、火球等特技,並時而搭配詼諧即興的唸白演出,既為娛「靈」,也為娛「人」。就像是才藝多變的浪遊小丑,不單演繹著喪家與往生者告別的隆重儀式,也樂觀的調和轉化悲喜。但隨著時代變遷,這項古老的台灣喪葬文化已逐漸式微,弄鐃的火種全台灣目前僅有兩團尚有保存,其中的「桃園許家班振德壇」年輕一代仍有傳承。圓劇團導演林正宗以翻土的概念,進行一年多的田野調查與創作發展,希望從民間的泥土裡,翻出漸被遺忘的「弄鐃」文化,呈現於當代劇場中。

▲圓劇場(悲傷ㄟ曼波)演出團隊

 在創作的過程,導演與編舞黃懷德、馬戲動作設計張國韋一同探究身體與儀式關係,經由排練發展與轉化,將傳統的弄鐃與當代的雜技交錯並置,讓傳統雜技/弄鐃技藝的危險與忌諱的思維,經由轉化後給予不同的思考與想像。除了劇場演員,也實際邀請弄鐃團體「桃園許家班振德壇」成員(許偉倫、許偉翔)加入演出,從弄鐃文化連結觀眾與表演者間的緊密關係,也呼應著生命是人與人之間的深沉聯繫。

▲漸被遺忘的弄鐃將在劇場中重現

為了塑造氛圍,此次特別在兩廳院生活廣場上搭起帳篷,讓觀眾直接走進民間習俗常用的帳篷中,更邀請甫從巴黎佈展返台的「新興糊紙文化」,取材喪葬傳統中燒給亡靈的紙紮,以紙材、顏色、形狀的象徵語彙,搭配錄像創作者陳長志的實地創作,轉化弄鐃元素為舞台空間設計使用,從生命循環、牽掛與想望、輪轉過渡中,對應著悲喜中的曖昧狀態。

圓劇團2019戶外帳篷劇場《悲傷ㄟ曼波》以弄鐃物件象徵與儀式意義做提煉,7月12至14日邀請觀眾走進兩廳院生活廣場上的帳篷劇場,欣賞展覽、表演,調劑悲與喜,隨著擺渡、搖擺,輕盈曼波,用一種進與出的真實態度來看待生命的片刻與消逝。

演出資訊

《悲傷ㄟ曼波》Melancholic Mambo

– 從「弄鐃」的鐃鈸鑼鼓與吆喝笑看生命的片刻與消逝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生活廣場(愛國東路側)戶外帳篷劇場

演出時間:7/12 (五) 19:30

7/13 (六) 14:30、19:30

7/14 (日) 14:30

購票端點: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bit.ly/2DbGzyQ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