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8月2日周末午後,台中一場傾盆大雨,但澆不息對關心書法發展的書界人士的熱情,200多人冒著大雨齊聚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演講廳,聆聽著知名書法家,也是中華民國書學會會長、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張炳煌所主講的「書法發展數位轉型AI路」。這個題目對張炳煌教授來說,確實是太嫻熟也太清楚了,他投入在書法創作領域及書藝傳承教育數十年,信手捻來盡是書訊,但受到科技發展與人工智能AI趨勢的影響,傳統書法技藝也受到書寫與傳播途徑的挑戰,張炳煌教授提早佈局,稹密規畫,將數位化導入,以AI生成融入,為傳統書法開啟新的生命與視野,也使得這次的演講內容可說備受期待。

顯然,這個演講題目非常契合當今數位科技與AI的潮流,許多人對於書法與AI如何結合並不十分清楚,於是靜坐兩個小時,聆聽張炳煌教授分享他從事e筆研發、進行數位化再數位轉型,進而結合AI的過程和成果。在演講中,張教授特別提到,書法不能僅僅以毛筆寫好字的概念來看待,若要讓書法永續發展,就必須多元化及跨域,讓書法在各種表現中展現,尤其是與科技影音的結合,更能打動探索書法的心。

在跨域的表現中,最重要的就是結合AI科技。演講中,張炳煌教授展示了他在淡江大學舉辦的AI生成書法創藝比賽的得獎作品。已經辦過兩屆,向全球徵件,兩屆僅隔一年多時間,AI生成的書法作品已經進步神速,不容易看出,作品竟然是無中生有,聽講者無不驚訝於這項事實。接著,張炳煌教授提供建議,希望大家不要排斥數位科技進入書法領域,反而應積極了解AI所演算而成的各種應用形式。這不僅能自我提升,也能應用於教學及推廣,甚至進行國際性的文化交流。然而,在使用AI之前,應該先具備相關知識,才能駕馭使用,並能給予正確的判斷。所以學習提升自我的知識,仍然是使用AI最重要的條件。

自2001年開始,張炳煌教授就在淡江大學與資訊工程教授共同研發「e筆書畫系統」,導入數位化後成為數位e筆,數位轉型後,現在與AI結合,已經進化到「智慧e筆」,賦予書法永續發展的能量。為著結合AI的應用能更加落實,由穩茂半導體公司陳進財董事長捐助,張教授目前正與淡大工學院李宗翰院長共同主持執行「e筆AB雙軌轉型研發計畫」,這項計畫已進行3年多,多位參與的教授已獲得的成果相當豐碩,如「空靈書法揮毫系統」、「標準草書檢索及生成」、「書作品玉成—作品自動布局及落款系統」、「美跡系統」等等,都是前所未見的數位功能。

張炳煌教授說,大家都很感興趣的「書作玉成—作品生成系統」,可以將想要寫成作品的文字內容鍵入後,自選字體、尺寸及落款,系統可以即時推出作品範例,並還原運筆筆跡,以動態影片播放書寫的過程,讓學習者得以輕鬆了解,提升書法教學的效率,並增強學習興趣,加強書法的推廣。張教授也實地示範書寫文字的作法,提供與會者參與學習的機會,高昂的情緒在會場處處可見。
整場演講中,聽講者對於之前幾乎完全不知的內容,表現出無比的驚訝,更感佩張炳煌教授在這25年中為書法教育及傳承工作所作的努力,難怪他獲頒今年第23屆有庠「科技人文 傑出教授」獎,可謂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