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e筆  AI生成  張炳煌主持書法講座  在傳統書畫中導入科技元素  謙和圓融中展現文化創新價值

▲張炳煌在嘎檔文化節舉行書法講座。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就在嘎檔文化節暨海峽兩岸藝術名家邀請展熱烈展開之際,身兼嘎檔文化節籌備會主任委員的知名書法大師張炳煌教授,特別在24日舉辦了一場名為「書法發展數位轉型的AI路」的名人名家講座,受到書畫界的熱烈歡迎與迴響。多次受邀在海內外做專題演講並推廣數位科技在傳統書畫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張炳煌教授,以25年前即進行相關議題研究與實務推動,從e筆到AI生成的科技人文融合,觀念的創新與書藝的轉型,為傳統的書畫賦予新的面貌,也讓這場講座備受關注與期待。

▲知名書法家張炳煌教授,在嘎檔文化節展期間主辦一場書法講座,受到與會書畫界人士廣泛的迴響。(記者 辛澎祥/攝)
▲知名書法家張炳煌教授,在嘎檔文化節展期間主辦一場書法講座,受到與會書畫界人士廣泛的迴響。(記者 辛澎祥/攝)

張炳煌教授表示,科技日新月異,他參與AI研發至今已有極大進展,傳統書畫發展也因科技的導入而出現新的轉變,數位化是必然的趨勢,當科技對書法的教育與推廣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如何用科技化的工具去加強推廣書藝將是當前重要課題。張炳煌認為,從書法數位記載與轉型,AI更能加快數位轉型的腳步,因此傳統的書畫發展面臨AI的趨勢掀起之際,傳統書畫創作者要善用科技工具,為傳統融入新的內涵,導入新的觀念,對書畫發展方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從書畫到篆刻,張炳煌教授藉由e筆的數位化,呈現詩書畫印不同的面貌,也說明了在人文與科技結合下,傳統跨越創新更蔚為風潮。(記者 辛澎祥/攝)
▲從書畫到篆刻,張炳煌教授藉由e筆的數位化,呈現詩書畫印不同的面貌,也說明了在人文與科技結合下,傳統跨越創新更蔚為風潮。(記者 辛澎祥/攝)

在傳統的書法藝術中,形、神與人文底蘊盡顯特色,除了技法與經驗的累積之外,以文人的道德與文章而融於作品之中,筆法神韻則為個人的修為與心地的自然表現,從作品的後座力才能彰顯其價值。張炳煌指出,傳統書法所具有的價值包括了文化承載、藝術欣賞、教育研究、經濟財富、和融交流等面向,正體字的提倡是臺灣文化重要的根基,要建構臺灣的書法特色,則需與各種類型的藝術結合發展為現代化書藝,當臺灣的科技成就與自由風氣所帶來的文化轉型,讓跨越與融合成為多元表現的現代書藝的一大特色。張炳煌說,書畫傳承要與時俱進,要跟得上趨勢的腳步,計有:正體字的文字應用、海島型的多元表現所超越的文字書法等,在善用民間主導發展的力量同時,與科技碰撞所帶來的前瞻跨越性作法更為重要。

▲淡江大學所舉辦的2025書藝眾生-AI生成書法創藝比賽,讓參賽作品在AI生成後所展現的新面貌,更貼近文化性與藝術性。(記者 辛澎祥/攝)
▲淡江大學所舉辦的2025書藝眾生-AI生成書法創藝比賽,讓參賽作品在AI生成後所展現的新面貌,更貼近文化性與藝術性。(記者 辛澎祥/攝)

在書法的跨域性中,說明了在文字、藝術與學術等領域中,創作者更能超越不同的文化、地域、語言及科學等研究行為,可使書法的表現不僅涉及內容上的多樣性,更能涵蓋文化各個層面,包括書法與音樂的結合,動感與弦律的相同位階等,也讓書藝的應用面更加寬廣。張炳煌教授也舉例他在桃園橫山書藝館所策畫的「翰墨無邊」國際書藝交流展為例,透過AI導入教學,創造作品,以及在淡江大學所策畫的「智繪船奇」展與2023書藝智生AI生成書法創藝比賽等活動所帶來的迴響,都是科技化與傳統結合所帶來的豐富成果。在AI生成+e筆所呈現的書畫作品,已經在不同領域與展場陸續呈現而帶來話題,AI在書畫應用上可謂大行其道,蔚為風潮。

▲張炳煌教授展示出的各書體作品AI生成的書寫結果,顯現出科技化的過程所帶來藝術創作的驚豔結果。(記者 辛澎祥/攝)
▲張炳煌教授展示出的各書體作品AI生成的書寫結果,顯現出科技化的過程所帶來藝術創作的驚豔結果。(記者 辛澎祥/攝)

張炳煌教授強調,如何維持及永續書法的傳統,進而鞏固書法應有的價值,是個重要課題,當科技凌駕傳統書畫表現與對應融合發展,固守傳統應用價值成為後續有用的文化資產,運用數位科技的輔助,讓傳統文化的推廣不致招致衝擊,基於書法是可以閱讀的文字這樣的特質,漢字的意涵更遍布各書體,至今仍具有普世價值的意義,以演算的方式,用AI 的媒介做出改變,讓傳統工具中的筆墨紙硯與科技相對應,漢字既是文化的根,在修身養性的同時,尙具文化傳承的意義,在傳統與創新間做融合,科技趨勢的來臨,迎合、運用與工具效益,將改變書畫生態面貌。

▲張炳煌教授以數位e筆所書寫的「謙和圓融」墨寶,令人眼前為之一亮,且深具雅趣之美。(記者 辛澎祥/攝)
▲張炳煌教授以數位e筆所書寫的「謙和圓融」墨寶,令人眼前為之一亮,且深具雅趣之美。(記者 辛澎祥/攝)

專注於數位e筆與AI生成研究有成的張炳煌教授,說明了在淡江大學AI團隊的組成與推動數位科技與書畫結合的產業發展趨勢面向與現況成果做了具體陳述,並說明了淡大研發數位e筆與應用的情形,對於已被視為成熟的數位化書畫工具,仍有數位e筆再進化的策略,在書法永續的前提下,藉由數位科技與AI的輔助應用,將毛筆與e筆做連結,在運用科技所呈現共存共榮的情況下,使e筆工具的使用效益與AI驅動的創作力度,讓傳統書畫與科技結合下邁向發展契機。

▲演講會後,張炳煌教授(左)的老友立法院長韓國瑜特別到場觀賞兩岸藝術名家邀請展所展出作品,兩人開心合影留念。(圖/張炳煌 提供)
▲演講會後,張炳煌教授(左)的老友立法院長韓國瑜特別到場觀賞兩岸藝術名家邀請展所展出作品,兩人開心合影留念。(圖/張炳煌 提供)

張炳煌教授強調,當善用科技進行書法推廣的同時,更能透過這些科技手段鼓勵傳統創作的書畫家可以運用AI擴展創作能力與市場影響力,從理解到應用AI科技,不僅是創作輔助與技法提昇,更能藉此將作品做數位保存、教育學習及展覽銷售,當數位科技進化逐步進入數位轉型時代,與AI結合的實務效益,也因工具使用的改變而呈現不同的景觀與表現內涵,對書畫產業的轉型與永續發展奠定根基。

▲出席張炳煌教授演講活動的書畫界人士,現場氣氛頗為熱烈。(記者 辛澎祥/攝)
▲出席張炳煌教授演講活動的書畫界人士,現場氣氛頗為熱烈。(記者 辛澎祥/攝)

在淡江大學研發e筆到AI生成,傳統書畫邁入新的發展領域,契機彰顯立見,同時擔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與淡大文錙藝術中心主任的張炳煌教授,帶領淡大資訊團隊研發書位科技,從數位e筆到AI生成,從e筆AB雙軌轉型計畫到眼球移動實驗,將AI從認識、瞭解、使用、駕馭到修正,呈現人機智慧融為一體的境地張炳煌教授將智慧e筆融合AI後的公益商轉,更加呈現產業與社會面更深廣的利機,備受期待。文化人的張炳煌,在推廣書法教育與國內外漢字創作書藝展現中華文化的深邃內涵之宏觀表現享有至高評價,近日更獲得遠東集團第23屆有痒基金會所頒授給他的科技人文類獎,不僅誠屬難能可貴,更可謂實至名歸。

 

 

相關連結:香港文物收藏家石漢基  捐獻佛教珍寶貝葉經  張炳煌居中牽引  嘎檔文化節增添佛光受矚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