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技藝•記憶特展 結合數位科技與傳統工藝之美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過年來趟不一樣的「記憶」走春吧!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探索館即日起至12月2日舉辦「文化資產技藝•記憶特展」,運用文化資產歷年傳統工藝相關影像記錄,以及拍攝「美力臺灣」3D電影導演曲全立授權 AR影片,與十位匠師展示曾屬於日常生活的傳統工藝製品,在虛實交疊中,讓民眾以近距離體驗工藝製作技術精髓及傳統工藝品頂真技藝。

▲文化資產技藝•記憶特展-工藝互動區。(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資產技藝•記憶特展」以新舊混搭、虛實整合、數位科技結合傳統技藝,讓觀眾感受在地歷史文化的脈動,提升對生活週遭文化資產技藝的認識與認同。透過數位互動形式,將傳統工藝以更貼近現代的形式,以掃描圖像讓匠師神韻躍然紙上,聆聽匠師的故事,觀賞他們的手藝。

▲臺灣交趾陶藝術家吳榮交趾陶作品。(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由於社經環境的改變、土地開發與工業技術發展,許多在地材料、手作技藝與工藝技術默默被遺忘,人們對手作產品或藝品的溫度和感動也快速的消失。文資局致力傳統文化資產的保存、傳承與弘揚,期待透過該展覽呈現文化資產技藝保存紀錄與傳承的努力成果,讓新一代各領域的工作者從中開啟傳統知識的傳承及啟發創新方向。

在實體展示上,藉由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掌中戲團、重要傳統錫工藝保存者陳萬能、重要傳統木雕與鑿花工藝保存者李秉圭、手工松煙墨陳嘉德、臺灣交趾陶藝術家吳榮、傳統燈籠吳敦厚燈舖、手工製鼓師黃呈豐、傳統結藝師施寶容、手工獅頭工藝師施竣雄、粿印職人鄭永斌等多位匠師作品,提醒「傳統」的美好,依然在生活周遭持續的發生,等待著被發掘、關注及細細品味。

▲手工獅頭工藝師-施竣雄透過數位互動形式掃描圖像,匠師神韻即刻躍然出現。(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資產技藝•記憶特展」藉由工藝品與工藝技術記錄及數位技術的整合,讓觀眾從文化匯流裡一覽匠師的氣韻,從細節裡看見技藝的精湛,串起各時代的共同回憶,並且重新喚起大眾對手作製品與生活的共鳴,進而守護臺灣共同的文化資產價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