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策院新任院長王敏惠  強調投資將更靈活以回應產業需求  推動產業國際與規模化以符應市場

▲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與新任院長王敏惠。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文策院25日舉辦新任院長王敏惠與媒體見面會,會中王敏惠分享加入文策院的契機與動機、未來的工作方向,並與媒體朋友們交流互動。王敏惠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希望透過自己多年來在財務與文化投資領域累積多年的專業與經驗,協助文策院加速推動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產業化、國際化與規模化,各類業務會依公司規模大小作相應調整外,投資決策也將逐步朝向更商業化、更貼近市場與產業需求的方向前進。會計師出身背景的王敏惠,未來也將從財務與制度管理面切入產業,進而在審核與投資領域,帶領業者邁入新的發展局面。

文策院召開第三屆第一次董事會,會中通過新任院長任命案,由具豐富文化內容投資經驗且了解內容產業趨勢的王敏惠擔任院長,並已於 8 月 1 日正式上任,王敏惠在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的陪同下一起面對媒體,說明文策院的發展業務與推動政策內容。董事長王時思指出,希望透過王敏惠院長的多年專業與市場觀察,以加速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市場拓展。在眼前所存在產業界的疑惑與面臨的營運難題,都將在未來在文策院與文化部的共同面對下,導引與帶領影視、文化與產業,突破現況,迎接新的市場契機。

▲新任文策院院長王敏惠,首次面對媒體展現特定專業形象,並擘畫未來三年的政策計畫與願景。(記者 辛澎祥/攝)
▲新任文策院院長王敏惠,首次面對媒體展現特定專業形象,並擘畫未來三年的政策計畫與願景。(記者 辛澎祥/攝)

王敏惠以自身的經歷提出說明,她說,過去十多年來參與文化內容產業的投資,從文創投資第一及二期計劃開始,即受託擔任國發基金共同投資評審委員,在文策院成立後,也以財務輔導協力專家的身份,參與多次投資案,對臺灣的文化內容產業有多年的觀察,也深刻體認文策院作為媒合產業及對接政策平台的重要性。

王敏惠指出,臺灣文化內容產業多為微型業者,內容製作仍以專案型態為主,但隨著市場呈現高度國際競爭,民眾閱聽習慣亦愈趨多元變化,文策院將持續致力於協助業者產製貼近市場的作品,並以國發基金帶動民間資金挹注投資,以支持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需求。另外,透過國際展節協助業者拓展通路以增加國際能見度,促進內容產業朝產業化的商業性發展,藉以厚實產業競爭力。

▲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右)與新任院長王敏惠針對文策院的現況提出解析與說明。(記者 辛澎祥/攝)
▲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右)與新任院長王敏惠針對文策院的現況提出解析與說明。(記者 辛澎祥/攝)

在國際化的部分,文策院除了持續推動國際合資合製,鏈結海外資金、促進人才交流與拓展國際通路之外,在跨國或跨域合作及產業鏈整合等面向,希望從現行單點的資源協助,擴展成線的策略銜接,進而形成面的系統支持。王敏惠強調,文策院身為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的重要推手,連結政策,匯聚關鍵資源、補足產業發展缺口,持續優化資源投入模式,以貼近產業實際需求,幫助內容產業走得更穩、更好。

在全球市場快速變動的環境下,文策院將持續攜手大型平台與企業,共同成立基金或推動合組控股公司;從長期營運觀點來看,內容產業應先取得長期穩健資金、強化營運韌性,以建構創作試驗的容錯空間,並培養產業人才,文策院也將鼓勵及協助內容業者先健全財務結構,完善管理制度,以長期股權方式募資,朝產業規模化發展;這樣不僅能讓內容作品從開發、產製到銷售皆能槓桿集團資源並多元發展,進一步強化內容產業體質,讓企業得以永續發展,並健全內容產業生態系。

▲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右)與院長王敏惠與媒體見面會上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右)與院長王敏惠與媒體見面會上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王敏惠也認為,董事長負責文策院行政監理並與文化部政策銜接,院長則專注於執行與管理院務,確保政策落地及執行。此外,在院內組織營運上,王敏惠希望能將產業活力與彈性帶入才成立六年多的文策院,讓同仁保有執行公共政策的使命,發揮來自民間的專業與效率,打造文策院的品牌價值,深化同仁的組織認同。王敏惠清晰的闡述,有條理的說明,論理敘事顯見是在過去相關產業與行業的訓練所為,其個人豐沛條件,在豐富的理論基礎中展現紮實的實務經驗,未來的文策院的政策導引與實際產業折衝處置,亦將邁入新局,令人期待。

 

 

相關連結:IP品牌成功授權國際市場  文策院攜手馬來西亞M&M合作  拓展臺灣原創IP商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