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台灣的電視新聞頻道每天24小時的新聞播放,從質與量來看究竟有無必要維持現況,從市場的需求到主管機關的監理政策,以媒體的自由言論立場衍生的內容所渉及的公眾利益原則,都帶來制度與管理過程的挑戰與衝擊,新聞頻道在現階段的營運狀態與申設新頻道的前卜後繼所呈現的亂象,也讓民眾怨聲載道,主管機關的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今(18)日特別邀集產官學研媒代表舉辦一場《電視新聞頻道申設與營運監理政策》公聽會,會中聽取各界發言,不同的觀點意見突顯新聞頻道開放申設所帶來的媒體本質的差異與矛盾,使未來新聞頻道的監理與申設也將更加趨於保守,頻道的約制作業規範與發展更加受到外界關注。
這場備受矚目的公聽會,由NCC委員王維菁及林麗雲主持,電台暨內容事務處長黃金益及法務處長與會接受諮詢,分別從法制、市場、公益與監理角度來進行觀點交流。NCC委員王維菁表示,台灣全國性新聞頻道已達11家之多,密度之高排列全球前幾名,目前仍有好幾個新業者提出新聞頻道申設案,NCC也從媒體總量管制與否所考慮到的作業觀感,讓新聞台的申設審查也變得相對審慎,用正當合理的機制來看待現況,不要在既有法令規範下的頻道開放因人為阻礙而成為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政大經濟系教授王國樑指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新聞從品質到數量都由市場做決定,但新聞頻道既然是特許行業,也是社會稀有財,就要有所規範,而不得獨厚某人、某政黨或特定政治人物與企業,NCC在審查業者所提營運計畫書時,要在審查程序與標準作業時採取正規手法,讓專業經理人的背景與閲歷符合媒體營運的規範。政大公行系教授莊國榮則強調,新聞頻道不能有陸資介入,不可受到幕後的言論操縱,新聞台要謹守國家安全的原則,對新聞內容多元與品質的堅持需有監管機制,媒金分離是社會共識,換照與申設同樣嚴格,維護國家安全等,都是未來重要的監理手段。
在執照監理過程要注意的項目為何?淡江大學大傳系教授蔡蕙如說,以台灣現有媒體生態與現況來看,媒體是否適用總量管制?多個電視集團挾新聞自重而造成社會嚴重後果,審核與汰換機制下讓公共利益成為電視頻道換照與申設的具體標準,當言論自由與公共利益並存之際,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間的新聞互助也就水到渠成, 讓媒體開放申設符合民眾的需求。
NCC表示,該會在審理新聞頻道申設時,應基於公共利益之原則,但也會在現行相關法令規定範籌內趨向相近標準的要求,而電視事業負責人適格性應有些內涵並納入NCC相關營運監理,申設頻道的營運計畫書未來也會依照相關法令規範趨於審查作業的正規與合理化,讓民眾的公共利益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獲致保留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