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視野 大地的草原 李梅樹紀念館展出時代風景 彩繪風土紀行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由李梅術紀念館所策畫展出的2022年「梅樹月」活動,即日起假該館展開。前輩藝術家李梅樹的兒子也是李梅樹紀念館館長的李景光表示,今年以「時代風景——繪筆下的風土紀行」為展覽主題,並展出英日台三國、10位繪者所詮釋的台灣風土紀行,是一次重大的視覺藝術作品與戶外聯展的模式,帶來展作與效益的突破,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

文化部長李永得(中)在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文(右二)的導覽解說下,觀賞質量兼俱的作品。
▲文化部長李永得(中)在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右二)的導覽解說下,觀賞質量兼俱的作品。

這次展覽的作法與理念,得到了許多藝文館舍、前輩畫家家屬的鼎力支持,主要是邀集了19世紀來臺旅行的英國探險者柯靈烏、克里,日治時期先後到訪臺灣的日籍洋畫家石川寅治、南薰造,及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英聲、李梅樹、楊三郎、陳清汾、楊造化、廖德政的相關作品,欲呈現作者各自透過本身的藝術語彙,描繪在地觀察或跨域行旅所見的傑作,相當具有話題性。

出席樹梅月活動的臺灣前輩藝術家二代貴賓,難得聚在一起合影留念。
▲出席樹梅月活動的臺灣前輩藝術家二代貴賓,難得聚在一起合影留念。

李景光館長指出,日籍和臺籍畫家們的作品,將以「旅人的視野——近代畫家的風景謳歌」主題展覽呈現。展覽亮點包括遠從日本借來石川寅治1920年代「臺北門」水彩畫,為此次展覽的主視覺。石川寅治以彩筆,留下了近百年前的北門身影及周遭人文景觀。策展單位另外還借展了1922年石川寅治以審查員身份,出品於第四回「帝展」的油畫作品「高雄港」。這幅難得一見的畫作,很可能也是現存最早的一件臺灣畫題帝展作品。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新出土1917年石川寅治渡臺時所留下的作品「臺南大南門」,1917年的這批作品很可能是現存日治時期最早、且依然可見的油繪臺灣創作。

石川寅治第四回帝展之作品「高雄港」。
▲石川寅治第四回帝展之作品「高雄港」。

英籍的柯靈烏、克里手繪的臺灣風土彩圖,則以「探險家的寫生簿——十九世紀臺灣風貌」子題特展形式展現,在以文字紀錄他們探索臺灣的行腳之餘,也各自將旅途中的見聞,化為一張張的彩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國立臺北大學校園「北大草原」上,亦有「戶外美術館」同步登場,以「大地的彩顏——調色盤裡的風土民情」單元,展示南薰造、楊三郎與李梅樹等畫家的相關作品。

李梅樹的油畫作品「寧靜的村落」。
▲李梅樹的油畫作品「寧靜的村落」。
陳英聲作品「平壤大同江」。
▲陳英聲作品「平壤大同江」。

李梅樹紀念館期待透過這次的展覽,讓觀者得以跟隨前人的足跡,穿越時空,進而回顧自身立足的土地上,久經遺忘甚或已不復存在的地域風光與人文風貌,2022年梅樹月展點,除了在紀念館以外還在台北大學校園草坪上,用輸出放大更能親近藝術,內容有日本老師南熏照及前輩畫家楊三郎、李梅樹總共40幅作品,透過此展可讓民眾重溫旅人與畫家們,留給後人的歷史想望與文化啟迪。梅樹月「風景時代-繪筆下的風土紀行」,自即日起假李梅樹紀念館及台北大學草原雙展場展至6月5日止。

楊三郎作品「觀音山」。
▲楊三郎作品「觀音山」。
在北大校園草坪展出的作品,頗具創意與吸睛。
▲在北大校園草坪展出的作品,頗具創意與吸睛。

 

 

i相關連結:打開臺灣美術史上重要的一頁 2020梅樹月大展~繁花盛開 美術史裡的『三國演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