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無邊  春日和鳴  三峽梅樹月見證豐沛史實  臺陽過往至今烙印人心

▲梅樹月特展呈現前輩藝術家當年賦予史實的藝術風華。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常年由李梅樹紀念館及李梅樹文教基金會所策畫主辦的「梅樹月紀念特展」,都在文化界掀起關注的聲浪,今年的三峽梅樹月則以「春色無邊」的主題呈現初代臺陽人的春日和鳴氣象,並在李梅樹紀念館以「春光旖旎」的畫作展出為主軸,接續在國立臺北大學的北大草原以「川流不息」的主題呈現臺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李梅樹、張萬傳、阮義忠的作品,完整刻畫了梅樹月藝術展出的精髓,記載了不同面向與年代的作品內涵,深具意義。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致詞時表達對梅樹月特展活動所展現文化價值的正面肯定。(圖/李梅樹紀念館 提供)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致詞時表達對梅樹月特展活動所展現文化價值的正面肯定。(圖/李梅樹紀念館 提供)

28日舉行開幕式,藝文界貴賓踴躍出席,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國美館館長陳貺怡及多位資深藝術家與臺灣前輩藝術家二代皆踴躍出席開幕盛會,場面相當熱烈。開幕活動最有意義的莫過於當年臺陽美術協會,名稱是顏水龍所題,內容則由李梅樹所草,與會的立石鐵臣發表聲明書表示,今天是由他的兒子立石光夫錄音代父親宣讀對臺陽美術協會的聲明,以此做為開場,相當受到關注。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說明李梅樹在藝術創作史實歷程中所展現的聚焦風華。(圖/李梅樹紀念館 提供)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說明李梅樹在藝術創作史實歷程中所展現的聚焦風華。(圖/李梅樹紀念館 提供)

李梅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景文致詞時表示,在1934年11月12日這一天,當時的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 顏水龍、楊三郎、李石樵、陳清汾及立石鐵臣等8位臺、日籍青年畫家,在臺北鐵路餐廳宣佈「臺陽美術協會」正式成立,隔年春天,第一次臺陽美術展覽會隆重開幕,臺灣近代美術發展從此邁向新的里程碑。「臺陽」名稱是由顏水龍所命名,成立大會則由李梅樹草擬聲明書及會中唯一的日籍創會會員立石鐵臣朗讀宣言,宣告此一臺灣美術史上最具長青且具歷史意義的民間美術運動團體的誕生。

▲政府主管單位與民間書畫會負責人齊聚一堂,對梅樹月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圖/李梅樹紀念館 提供)
▲政府主管單位與民間書畫會負責人齊聚一堂,對梅樹月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圖/李梅樹紀念館 提供)

據了解,臺陽美協初期的成立宗旨,乃是期望能集結眾人心力,進一步普及美術思想,並在秋季舉行的官辦美展之外,也能匯聚民間力量,以臺陽展妝點臺灣的春天。李景文指出,戰前的臺陽美協,曾經叱吒風雲,早期的臺陽成員,也可謂個個都是臺灣新美術運動的開路先峰。在殖民體制的壓抑下,共同攜手披荊斬棘、越溪過嶺,奮力掙得一片天,最終讓臺陽美展得以與官展平分秋色且分庭抗禮。總計戰前臺陽共舉辦了10次展覽,自1935年起至1944年,每年持續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舉行美展,除了展出會員作品之,也透過公募徵選方式廣邀社會各界人士參展。

▲多位文化界貴賓與藝術家二代在開幕式上開心合影留念。(圖/黃秋菊 提供)
▲多位文化界貴賓與藝術家二代在開幕式上開心合影留念。(圖/黃秋菊 提供)

在此期間,臺陽陸續於1940年及1941年增加 東洋畫部及雕刻部,擴大為全島性的綜合美術團體,臺日藝術家亦在此兼容並蓄,蔚為一股沛然雲湧的風潮,也成為官展之外臺灣最具規模的民間美術展覽活動。此後,因二戰戰火擴大及戰後初期臺灣局勢動盪, 臺陽美展在1945-1947年中斷三年未舉辦。1948 年起,臺陽展則恢復舉辦。

挺過時代的變局,也抵擋下潮流的衝擊,臺陽在風雨中繼續穩健前行,歷經90載歲月,迄今仍持續年年舉辦展覽。2024的梅樹月,適逢臺陽美協成立90週年,今年的展覽主軸,以戰前曾參與臺陽展的「第一代臺 陽人」為中心,廣邀其現存臺陽作品或代表作齊聚一堂。今年展覽主題設定為「春色無邊」,乃欲彰顯臺陽當年的創會宗旨,以及其穿越時代的影響力。

▲主辦單位向文化大學華崗博物館借展的「于右任畫像」,在展場備受矚目。(圖/李景文 提供)
▲主辦單位向文化大學華崗博物館借展的「于右任畫像」,在展場備受矚目。(圖/李景文 提供)

李景文強調,由於時代更迭、早期臺陽史料散逸,加上初期臺陽展僅有表列作品的陽春目錄等,皆增加籌展的困難度,所幸「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正好也在整理戰前臺陽展的相關文獻史料,透過畫友的支援與合作,有如枯木逢春般得以紓解部分資料構建與重整的困境。尤其,彙整臺陽創會初期文獻與剪報資料的 《臺陽美術協會切拔帖》,以及臺陽會友曾添福舊藏的相簿、剪貼簿等珍貴史料的出現,對於戰前臺陽歷史的爬梳或作品的辨識,皆有重大助益。

▲李梅樹紀念館所展出的重要作品,極具文化與史實價值。(圖/李景文 提供)
▲李梅樹紀念館所展出的重要作品,極具文化與史實價值。(圖/李景文 提供)

在多方協助之下,今年三峽梅樹月得以跨海向家屬借展出立石鐵臣曾參加1939年第五次臺陽展的作品,也向臺陽雕刻部唯一之日籍創始會員鮫島台器的後代,借展其遺族僅存的一件作品來臺參展,更顯難能可貴。

戰前活躍於臺北畫壇的臺陽日籍會友山田東洋,過去較少受到注目,透過郭江宋老師的協助,其多幅1930年代的油畫,首度在今年梅樹月曝光,其中也包括曾參與臺陽展的作品在內。在臺籍藝術家部分,除了邀請陳澄波等7位臺陽創會會員作品共同展出之外,也擴及初期參與的多位西畫家,如林克恭、劉啟祥、蘇秋東、曾添福、陳春德、鄭世璠等,以及張萬傳、洪瑞麟、陳德旺等三位後來另組團體的畫家。更包括了林玉山、 陳進、郭雪湖、陳敬輝、林之助等東洋(膠彩) 畫家,和蒲添生、陳夏雨等雕塑家作品,以忠實 呈現臺陽多元性與包容性的特色。

▲李梅樹紀念館所展出的雕塑作品,令人眼前為之一亮。(圖/李景文 提供)
▲李梅樹紀念館所展出的雕塑作品,令人眼前為之一亮。(圖/李景文 提供)

除了展出及借展作品之外,這次展覽也將同時展示臺陽相關文獻及史料,主辦單位也期盼藉由文史資料的輔助,重溫這段歷史。同時更期許透過本檔展覽,重現早期臺陽人蓽路藍縷的奮鬥足跡,回首在風起雲湧的年代裡,本土草根美術運動團體引領風騷的一頁風華。「梅樹月-春色無邊」特展,自即日起假三峽李梅樹紀念館展出至6月10日止,館內與北大草原的兩大展點前後呼應,格外受到矚目,史實重現,效益可期。

 

 

相關連結:傳承珍貴文化資產   文化部前瞻重建臺灣藝術史專案計畫主題展   國美館登場

相關連結:臺雅貴公子—李梅樹與他筆下的從容現代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