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漢字,已成為書畫推廣與傳承的重要工具與媒介,書法藝術也在文化推進與轉化的歷程中開啟正向的作用,在傳統與創新中展現文以載道的優勢而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第七屆嘎檔文化節正如火如荼般的展開,除了兩岸藝術名家的作品展出之外,主辦單位安排的一系列講座也格外受到書畫業界的關注。由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並擔任文錙藝術中心主任的書法家張炳煌,10日以「書法精進有道」為題主持了一場講座,在書法不斷改革進化創新的當下,將科技導入文化領域而力求書法的創新,呈現書體文化豐沛的面貌是相當受到倡導與推廣的,張炳煌教授從e筆的運用到AI的融入,將書法的傳統定位賦予新的發展,相當受到重視,也讓參與講座的業界與民眾感到新知啟迪的眼界為之洞開,深具意義。
張炳煌教授表示,最新科技的書法學習,就是將書法作品自動編排系統,透過科技的發展技巧,讓書法的創新有了深廣面的轉承機會。張炳煌教授認為,書法學習的功夫是逐步累積,為的是如何寫成自我的作品,往往有很好的基礎卻因為不方便一直請教老師,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範例,常會空有基礎的功夫,卻不容易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而覺得遺憾。
張炳煌指出,在智慧e筆結合AI人工智慧科技的研發下,淡江大學用了大量的資料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完成「書法作品自動編排系統」,系統內存入標準草書及篆隸楷行草各體字形,任由使用者載入各種自訂或自選的詩詞字句內容,以及置入落款時想要的款文字句。訂出想要的作品格式,即能在系統內快速編排出理想的布局和落款的型式,讓使用者參考,也能給予修改指令。確定好的完整作品,可以存檔,也能列印出來,達到最佳的學習參考功能。
據了解,目前這套由張炳煌教授所主導編寫的系統,已經載入以書聖于右任大師書寫的標準草書,不足的字跡也用AI生成的方式完成,以及以e筆書寫的各體字跡,完成布局及落款後,還能將全部字跡動態播出,看到各字的運筆過程,例如草書、篆書不易了解筆順時,是最佳的參考應用。
張炳煌教授說,此一系統是最新完成的科技化書法學習,為方便應用,目前已將唐詩三百首全部內容載入為選用表單,找出自己要的詩題,不須鍵入,即能將內容及作品等自動載置,非常方便。隨著AI進步,之後還會以此為基礎,繼續充實精進以達發展無限之境。這場講座為書法的精進、實用與文化傳導價值找到新的定位,也為習書人士的體悟書寫文字有更大的延展性,在傳統與創新融合的時代中,為書法的未來發展展現新的契機。
相關連結:日本大宮光陵高校到淡江大學參訪 張炳煌教授主講書法及e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