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由文化部、亞洲藝術文獻庫及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主辦的「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11日晚在C-LAB聯合餐廳展演空間揭幕,展開為期2天半的活動。近百位國內外的藝文機構、美術館、藝術大學代表及觀眾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藝術與文化知識交會的盛會,並期望透過此次聚會,讓這些文獻成為未來的藝術創作者與空間發展開啟更多可能。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臺灣的獨立藝術空間在藝術發展歷程中是相當獨特的存在,深植地方生活與文化,展現與土地的緊密連結,例如此次由論壇延伸而生的「檔案/現成物」展覽,透過串聯過往的人事物,真誠地傳遞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與記憶,體現了獨立藝術空間珍貴的特質。
、文化部文化交流司長紀東陽(左1)、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左2)、亞洲藝術文獻庫執行總監何恩懷(右1)合影-1024x682.jpg)
亞洲藝術文獻庫執行總監何恩懷(Christopher Ho)指出,臺灣獨立藝術空間3年已建置6個臺灣獨立藝術空間的檔案,記錄並數位化臺灣當代藝術史上一段極具活力的重要篇章,目前所有檔案成果均已上線,歡迎國際研究者查閱運用。
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則表示,C-LAB的核心聚焦於科技與社會創新,亞洲藝術文獻庫於2022年進駐以來,顯著強化了C-LAB在藝術研究領域的能量,3年間催生多場講座與工作坊,串起國內藝文空間、藝術工作者與研究者之間的對話與連結。
-1024x576.jpg)
開幕當晚,特別邀請享譽國際的泰國策展人格拉西亞・卡威望(Gridthiya Gaweewong)發表專題演講,分享自1990年代創立「Project 304」以來的策展歷程,並深入探討藝術自由、資源匱乏與體制壓力間的平衡,以及如何在東南亞的政治文化脈絡中持續實踐藝術的自由、多元與文化自主性。
4月12-13日展開4場主題發表及1場圓桌論壇,並穿插2場「藝術介入」行為表演,配合論壇舉辦的特展「檔案/現成物」也同步展出至4月13日,歡迎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