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博物館典藏文物庫房新建工程  舉行開工典禮   李遠祈願順利圓滿

▲史博館典藏文物庫房新建工程。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2日於新北市中和舉辦典藏文物庫房新建工程開工祈福儀式,落成後將成為史博館重要的典藏中心。文化部長李遠、史博館館長洪世佑與各界貴賓出席開工典禮,並祝福新建工程的順利與圓滿。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一個博物館的身世就是一個城市的身世,而一個城市的身世就是一個國家的身世,李遠認為今年是史博館在植物園裡的第70年,也是二次大戰終戰80年,正是藉由博物館回顧臺灣歷史變遷的重要時刻。史博館的修復及升級工程自文化部第一任部長龍應台開始構思,歷經5任部長,到去年史博館本館完成整修正式開幕。而史博館的文物也在2017年史博館整建工程啟動時,經過310天的包裝整理與大規模搬遷,將文物暫時典藏於各地合作的庫房,直到今天,期待已久的專業典藏庫房終於動工。李遠指出,史博館等待70年的典藏庫房在今天終於動工,雖然有點安靜,但卻有點永恆,這就是文化,好像無所不在,又好像永遠跟著你,文化就是這麼重要。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達史博館的修復及升級歷經5任部長方完成。(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達史博館的修復及升級歷經5任部長方完成。(圖/文化部 提供)

史博館長洪世佑表示,史博館自1955年建館以來,始終沒有一座現代化的典藏文物庫房,今年建館70周年,興建典藏文物庫房開工是極重要的里程碑。規劃興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鋼筋混凝土的典藏專用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約為 5,000平方公尺,預估在116年年底完工。洪世佑說,典藏庫房將創造穩定與適當溫濕度環境,兼具防蟲、防火、防水、防震等各功能,確保文物在安全環境下保存;傳統的庫房較為耗能,但新建典藏庫房設計為綠色及智能的庫房,未來將可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完備提升博物館整體功能。

▲李遠部長與各界貴賓上香祈福祝禱工程順利圓滿。(圖/文化部 提供)
▲李遠部長與各界貴賓上香祈福祝禱工程順利圓滿。(圖/文化部 提供)

史博館表示,典藏庫房除依文物材質分別規劃專屬空間外,並配置有登錄檢疫、消毒除蟲、靜置暫存、修護室、攝影室等空間,讓典藏專業更細緻累積更充實的背景脈絡、建立更完整的修護軌跡。史博館使命妥善保存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建立良好典藏制度與文物保存基礎,讓館藏瑰寶以最佳狀態長存並與社會大眾見面。

▲李遠部長與貴賓共同舉行興建工程動土典禮。(圖/文化部 提供)
▲李遠部長與貴賓共同舉行興建工程動土典禮。(圖/文化部 提供)

史博館說明,史博館1955年成立之初並無館藏,次(1956)年教育部撥交戰後日本歸還古物及河南博物館原藏文物,成為館藏的重要基礎。此後陸續經由政府機關撥交、各界捐贈、館方購藏、民間發掘出土文物等多項管道使藏品日益豐富,至今已達5萬8158號。館藏分為國畫、法書、西畫、玉石、陶器、瓷器等19類文物,藏品內容包括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銅器、唐三彩、石刻佛雕、玉器、民初家具戲偶、當代書畫等,樣貌多元,古今兼備,並深具民間性與生活性。

 

 

相關連結:史博館藏臺灣蘭花百姿藝術 日本東京優雅亮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