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行路  山海相連  林永發70個展  建構臺東山水美學新樣貌 備受讚嘆

▲林永發臺東七十個展開幕,顯得意氣風發,快意自在。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藝術創作的專注永續,來自於心境的開朗明淨,以及心力投入後的堅持,讓藝術這門課成為日常,建構生活美學的恢宏願景。生於臺東,長於臺東的知名水墨畫家林永發,以「水墨行路」為主軸呈現他七十個展,在書畫文化領域中看見他不落痕跡的筆觸,呈現不同媒材的創作表現,作品在傳統中帶有一絲豪放,在創新中回歸初衷自我,在不可能的藝術構成中看見勇於突破的難能可貴,林永發教授的水墨行路無垠深廣,展露在驚奇中彰顯真情告白,參透生命後的快意自在,也讓這次的個展備受關注與期待。

▲知名水墨畫家林永發教授,在個展開幕式上侃侃而談他的創作心境,對未來顯得胸有成竹般的自信。(記者 辛澎祥/攝)
▲知名水墨畫家林永發教授,在個展開幕式上侃侃而談他的創作心境,對未來顯得胸有成竹般的自信。(記者 辛澎祥/攝)

29日於臺東美術館舉行的開幕式,屬於臺東藝文界年度盛事的林永發七十畫展,卻也有來自全省各地的貴賓、摯友與學生,相繼湧入會場,共同見證林永發人生才開始的藝術心境與心路歷程。從官方到民間的文化界領導人紛紛表達對林永發教授的推崇所見,那是一個在臺東體悟生活勇於嘗試並接受挑戰的臺東人的典型,他的創作思路也在多元媒材與就地擇用的藝術表現上展現靈活契機。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處長李吉崇在致詞中表達對林永發院長這次個展的高度讚賞。(記者 辛澎祥/攝)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處長李吉崇在致詞中表達對林永發院長這次個展的高度讚賞。(記者 辛澎祥/攝)

多位開幕式上致詞的貴賓相繼從林永發的山海畫境中,來對應出他在藝術格局中的坦然率性心境,展出的每件作品都與臺東的人事物產生依存關係,在這樣的觀察前提下,更加對林永發教授的創作行路賦予更為深廣的文化與生活價值,這樣的心情也讓外界油然感受到林永發那身為臺東人的自然天性所表現出的堅毅果決,在這次畫展中的巨幅裝置藝術作品中表露無遺,令人驚艷與讚嘆不已。

▲這次推出以水墨為主軸的巨幅裝置藝術,林永發在作品展示現場中顯得極為渺小,足見作品的高難度創作過程。(記者 辛澎祥/攝)
▲這次推出以水墨為主軸的巨幅裝置藝術,林永發在作品展示現場中顯得極為渺小,足見作品的高難度創作過程。(記者 辛澎祥/攝)

很多人都認為,林永發教授的一生就猶如一幅水墨畫的縮影。他對於臺東家鄉有無盡的孺慕,尤其偏愛太平洋之側的都蘭山景緻,多次朝聖臨摹寫生,期望宣揚家鄉的獨特風情,讓台東成為藝術觀光之都。林永發個展共分成六個時期,畫風磅礡而細膩,創作在地又多元,呈現濃烈的臺東特色和個人獨特風格。其中「萬里驚奇東海岸」作品,總長度 1080 公分,是他長年返還臺東臺北,由機上俯瞰東海岸壯麗景觀的戀戀巨作;另外亦創作大幅水墨裝置,表現臺東利吉月世界的地質公園景觀。運用在地不同媒材如構樹皮、宣紙所呈現的創新作品,是這次個展的特色之一,以及書法家杜忠誥的題字等,加上秏費極大心力所製作完成的畫冊,涵蓋了臺灣藝評家及藝術領域領導人集結的12篇序文,就是個讓人難以完成的大工程,林永發憑藉他的人脈與藝術家人格特質,讓這次的個展顯現不可能的轉折契機。

▲林永發教授(左)為現場貴賓及民眾導覽他的展出作品,從早期傳統的水墨到多媒材的運用表現,創作行路備受肯定。(記者 辛澎祥/攝)
▲林永發教授(左)為現場貴賓及民眾導覽他的展出作品,從早期傳統的水墨到多媒材的運用表現,創作行路備受肯定。(記者 辛澎祥/攝)

林永發的作品將臺東壯闊的人文山海盡收於尺幅之中,在七十畫展中,可謂創作的回顧紀錄,在檢視過往中展望未來,林永發特別展出他的第一張工筆畫作品「祖靈的盛宴」,也有恩師李奇茂大師的指導水墨創作「諸事大吉」,也有多幅在多次寫生並從特殊生態景觀中所領略呈現的造化神工之作,更將書法勾勒筆觸所展現的墨蘊作品「飛魚的故鄉」,延伸了深廣的視覺感。而更具賣點的是林永發與兒子林冠廷的合力創作,以及兒子的書法暨充滿線條力與美的系列大自然景象,都讓觀者藉此有著不同的視覺角度進行藝術體會與想像,父子倆深厚感情並在創作中所交織出的美麗圖像,讓人深摯感動。

▲來自書畫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林永發教授的作品為論壇及講座的發表,展現集思廣義的效益。(記者 辛澎祥/攝)
▲來自書畫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林永發教授的作品為論壇及講座的發表,展現集思廣義的效益。(記者 辛澎祥/攝)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從AI的角度暢談水墨畫在地與國際化行銷的策略應用,令人耳目一新。(記者 辛澎祥/攝)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從AI的角度暢談水墨畫在地與國際化行銷的策略應用,令人耳目一新。(記者 辛澎祥/攝)

在開幕式後,主辦單位臺東縣文化處與臺東美術館並舉辦一場論壇及綜合座談,邀請到多位文化藝術界的重量級人士擔任主講人,計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講座教授謝里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教授顏名宏、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白適銘、華梵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所教授李振明、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莊坤良、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與蔡友泉教授、徐慶東教授與中國書法學會前理事長葉國華等人,臺東縣文化處處長李吉崇與都蘭山書畫院林永發院長也與會擔任引言人,都蘭山畫院副院長李國揚則擔任論壇主持人,在議題的穿針引線與結論中做出精彩講評。

▲李振明教授提供了水墨畫的解構與討論的不同觀點,讓傳統與現代水墨畫的發展有著交融提昇的契機。(記者 辛澎祥/攝)
▲李振明教授提供了水墨畫的解構與討論的不同觀點,讓傳統與現代水墨畫的發展有著交融提昇的契機。(記者 辛澎祥/攝)
▲白適銘教授(左起)蘇友泉教授及徐慶東老師,則從林永發教授的創作風格做多角度剖析,讓70個展更具正向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白適銘教授(左起)蘇友泉教授及徐慶東老師,則從林永發教授的創作風格做多角度剖析,讓70個展更具正向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多位學者專家則從論壇「水墨畫發展與在地環境」之主題上,分別從不同的面向討論水墨畫的現況發展與創作、推廣及行銷策略的擬定,並從林永發教授的個展中討論他的創作思維與多元表現手法,並呼應臺東的深厚人文底蘊與豐沛的大自然景致中的創作優勢與特質,為林永發教授的七十畫展建構恢宏願景與延伸的文化價值。林永發教授強調地方性創作元素,以及在展覽空間與作品之間的對應性,在正看逐山側成海的意象中,找到他藝術生命的風華,更讓人從林永發不同的創作媒材中,以穿透、俯視的角度深刻觀察到他豐富的創作軌跡,並在生命的定位上營造出東海岸的觀點及臺東強韌的生命力,林永發教授與臺東土地的緊密連結,讓作品氣勢萬千如史詩般的壯闊,筆墨涉水,跨越地域的特質亦表露無遺。

▲從臺東的都蘭山橫跨宜蘭礁溪到臺北圓山,林永發教授所創作的「萬里驚奇東海岸」,山與海的綿延無際,讓人嘆為觀止。(記者 辛澎祥/攝)
▲從臺東的都蘭山橫跨宜蘭礁溪到臺北圓山,林永發教授所創作的「萬里驚奇東海岸」,山與海的綿延無際,讓人嘆為觀止。(記者 辛澎祥/攝)
▲吊垂的宣紙畫作從天而降,將林永發的山海水墨構圖,揮灑出淋漓盡致的臺東自然美感。(記者 辛澎祥/攝)
▲吊垂的宣紙畫作從天而降,將林永發的山海水墨構圖,揮灑出淋漓盡致的臺東自然美感。(記者 辛澎祥/攝)

「水墨行路-林永發七十畫展」自即日起假臺東美術館展出至7月28日,主辦單位並將於7月20日早上10點於臺東美術館海舞廳舉行一場講座,主題為「寫生與意境-林永發水墨行路」,林永發教授將從創作之路,探究他從寫生的表現手法中所領悟到的水墨路徑,並在臺東建構山水風景的創作根源中回歸他的藝術初衷,備受期待。林永發自詡創作「跟著感覺走」,在創作中找到情境,以樸實無華與自然觸動的心境剋定生命價值,追尋藝術家內心世界的求真求美,七十後的隨心所欲,林永發的藝術創造,打動人心。

▲林永發將書法筆觸與書體融入水墨創作,作品「飛魚的故鄉」看得出一種清境上的提昇,讓視覺感格外飽滿。(記者 辛澎祥/攝)
▲林永發將書法筆觸與書體融入水墨創作,作品「飛魚的故鄉」看得出一種清境上的提昇,讓視覺感格外飽滿。(記者 辛澎祥/攝)
▲林永發(中)的巨幅畫作,需夫人及兒子的協助方得以完成,創作過程的艱辛可見一斑。(圖/林永發 提供)
▲林永發(中)的巨幅畫作,需夫人及兒子的協助方得以完成,創作過程的艱辛可見一斑。(圖/林永發 提供)

 

 

相關連結:女性當家   藝術發光   五位女性聯展   呈現臺東燦爛多彩的豐沛面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