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古謠的創作並非憑空創作,而是部落長輩世代傳承及保存的文化記憶,臺中市文化局與「泰雅原舞工坊」合作,收集及錄製泰雅族部落10首古謠,透過古謠傳唱,重現近乎失傳的泰雅古謠內涵與原音,並自即日起至1月10日於歷史建築林懋陽故居(一德洋樓)辦理成果展覽,讓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被更多人聽聞及傳唱,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泰雅古謠漸漸式微體現了原住民族在部落歷史脈絡的文化處境,古謠是泰雅族的下一代學習傳統價值與尋根的重要媒介,對於泰雅族的歷史、文化藝術與族人探尋自我文化價值極具啟發作用。
文化局表示,此項成果係配合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收錄了臺中市山、海、屯、城各類主題,包含多元族群、產業及建築、社造運動、宗教信仰、文化資產等領域,同時,經由當地人吟唱傳承古謠的集體記憶,重新凝聚部落族人的文化認同,並將泰雅族的古謠錄製編輯成教材,讓更多人認識泰雅古謠。
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體-泰雅原舞工坊團長黃雅玲表示,多年來為了文化深根及培育部落青年學子文化傳承計畫而努力,109年也積極收集及撰寫泰雅古謠教材、錄製影音資料,並利用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讓泰雅古謠傳承有了系統性的教材,本次也特別邀請同是泰雅族瑞岩部落的陳雅綺老師將10首古謠翻譯成中文,透過泰雅族高清賢牧師及林淑娥老師教唱、搭配原住民舞蹈的巧思,使泰雅古謠的成果向下扎根。同時,109年也擔任文化局辦理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的工作坊講師,並與和平區和平國中的古謠吟唱課程結合。
團長黃雅玲指出,這次採集的旋律已經在部落傳唱許久,年代不可考,協助本次計畫古謠採集的高清賢牧師及林淑娥老師於民國74年間為了教部落長者歌謠吟唱,將歌謠整理填詞,因為旋律輕快、歌詞好記,部落婦女便很快朗朗上口,並在部落傳唱,凝聚族人的情感,團結部落間的友好情誼,歌詞內容涵蓋了泰雅族的傳統精神與價值、努力工作、團結互助的精神、或是自我勉勵、安分守己、努力提升自己等積極正面的意涵。
文化局也將成果編印成「傳唱泰雅古謠-田野文史傳承計畫」教材,盼望未來能推廣至學校及社區,讓更多學子能夠認識泰雅古謠及隱藏在旋律中的深厚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