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作為國內創作者與觀眾最直接的交流平台,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一直以前瞻視野持續探索表演藝術的多元可能。在2025年,除了4位創作者的4齣節目,規劃12場演後座談之外,更加入「建構產業生態系統」的思維;並開放觀眾參與6場獨立作品的「階段性呈現」,盼望以此回應當代社會環境變遷與生活的嬗變,創造場館、藝術家與觀眾三方之間,更友善與成熟的觀演環境。
新點子實驗場今年除了4檔售票演出外,這次規劃了全新的「共創計畫」,打造一個開放且充滿對話的場域,讓創作者在不同階段皆能匯聚多元觀點與深度反饋。場館不僅是展演空間,更是激發創意的共創平台;而觀眾也成為藝術發展的重要參與者。
計畫前期的階段呈現共6場,讓創作者可在階段呈現聆聽團隊與場館內部意見,以及觀眾的交流回饋,形成動態共創的過程。而演前2場的文化行旅,與觀眾一同挖掘隱藏於日常生活中的在地故事與歷史的機會,也在進劇場欣賞時,先了解創作背景與文化脈絡。另外,2025新點子特別於4檔售票演出中規劃了12場演後座談,觀眾在看完演出後,第一時間直面藝術家做深度交流,打破單向欣賞狀態,也延續作品生命。
_2025新點子實驗場-1-731x1024.jpg)
新點子實驗場首檔售票演出《排彎動物園》,由蒂摩爾古薪舞集舞蹈總監暨主要創作者巴魯.瑪迪霖創作,他的舞蹈語彙細膩,致力於排灣族文化的創新與傳承,2023年入圍台新藝術獎,同年獲《表演藝術雜誌》評為年度人物,2024年受邀於德國威瑪藝術節及葡萄牙吉馬雷斯國際當代舞蹈節。這次挑戰國家戲劇院大舞台,打破規則,讓傳統排灣撞上當代,展開一場奇幻的超現實夢境。
_2025新點子實驗場-731x1024.jpg)
曾彥婷與蔣韜所成立的測不準工作室,從2020年至今持續研調發展《咱的塑膠夢》創作計畫,試圖梳理石化產業及其產品在臺灣獨一無二的脈絡,此次集大成的《煉丹場》作品,曾彥婷擔任創作統籌,共六位專擅不同媒材的創作者,透過物質、聲響、歌曲、語言與影像等不同媒材講述故事,並以大量的感官體驗,引導出石油化學產業與「我們」之間的連結。
_2025新點子實驗場-2-731x1024.jpg)
聲響創作者薛詠之創立不二擊聲音製造所,致力於擊樂、聲音藝術、實驗聲響等專業,並與劇場其他領域的合作交流,激盪出《寄聲之廟》的豐厚想像,結合當代擊樂、北管、遶境聲響氛圍等元素,融入電子聲響與廟埕田野錄音,構築出一座「看不見的廟」,探索實體廟宇與心靈殿堂的虛實交融,並將臺灣最獨特的文化印記寄生於劇場的黑盒子空間中,觀眾閉上雙眼用耳朵聆聽,參與一場民俗慶典活動。
_2025新點子實驗場--740x1024.png)
小事製作藝術總監楊乃璇持續在國際舞台展現其獨特風格,2024年率領小事製作《小島小宴》亮相法國巴黎文化奧運,10月於法國夏佑國家劇院演出。楊乃璇近年來關注「身體的老去」這個不可逆的自然過程,今年帶來全新作品《漚 少年 au siàu-liân》探索身體的可能性,表達所有年齡階段的情感與處境,用舞蹈體現生命的曼妙時刻,如何優雅地接受並面對「老去」,成為一種智慧與內在力量的修煉。
新點子實驗場售票演出將於4月1日開放預購,4月8日正式啟售。詳情至兩廳院官網查詢:https://npac-ntch.org/programs/series/ideas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