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位處隆田火車站旁的「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簡稱隆田ChaCha園區)開幕後人氣持續,但有民眾反映園區紅磚牆上佈滿白點,以為是當年興建所殘留下的油漆痕跡,園區回應是誤會一場,牆上「白華」結晶可是珍貴的歷史痕跡!
當年二次大戰結束後,臺灣製鹽總廠為了鹽產的鐵路轉運,1958年起在隆田車站設置鹽倉,存放從七股鹽場與北門鹽場產製的散裝鹽。早期鹽場所生產的粗鹽,會先以「鹽鐵」運往堆置場包裝後,接著由「糖鐵」運到隆田鹽倉存放,再由「臺鐵」接運到高雄港後外銷出口。因此當年臺灣鹽業發展外銷市場期間,隆田儲運站的地位不容小覷。
園區指出,園區早期是隆田儲運站,為臺灣糖鹽雙鐵的交通轉運站,牆上的白點其實是「白華」,因為鹽倉是紅磚水泥造建築,因濕度較高,使牆面的水泥砂漿吸附水氣,經化學作用後形成「白華」結晶鹽;這些經歲月交替後留下的歷史遺跡,成為園區保留四鐵共構的特色,也造就建物獨特的美感。
臺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園區內有幾處建物是經登錄具有文化資產身分的歷史建築,包括臺鹽辦公廳舍、宿舍以及位於園區最南側的鹽倉倉庫,這些倉庫過去主要用以儲放七股及北門兩處鹽場生產的散裝鹽,每倉估計可容納約300~400公噸鹽巴,且屋頂梁柱都是採用臺灣檜木。這些歷史建築經修復後,臺鹽辦公廳及宿舍再利用做為園區遊客服務中心及行政辦公室,4棟鹽倉則作為臺南市考古遺物的典藏空間,存放臺南地區出土的考古遺物。
為讓民眾了解建築的歷史脈絡,園區也特別推出實境遊戲「雙生果的秘密」,以遊戲謎題邀請來訪民眾探索園區歷史建物的細節;透過遊戲中故事串連,介紹建物的歷史故事,邀請民眾參與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