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劇場歌仔戲40年   明華園總團 「散戲」揮別悲情   再創黃金年代

▲明華園歌仔戲團演出「散戲」,備受矚目。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歌仔戲是台灣民間成長茁壯的傳統表演藝術,百年來因應時代變遷,經歷過商業劇場繁盛的黃金內台時期、也度過與廟會相互依存的艱困外台時期。民國61年明華園成為最後一個離開內台戲院的歌仔戲團,直到民國72年獲文建會(現文化部)邀請參加國家文藝季,首度進入國父紀念館,成為歌仔戲重要的里程碑,在野台吸收飽滿文化能量的歌仔戲,開始受到各界矚目。

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表示,明華園歌仔戲進入現代劇場至今40年,特別將6年前改編自本土作家洪醒夫短篇小說「散戲」搬上國家戲劇院舞台,40年前明華園藝術家族帶著八大卡車的布景道具,從屏東來到台北國父紀念館,父親陳明吉老團主讚嘆它的宏偉壯觀就像開封府,象徵著歌仔戲終於走進神聖的藝術殿堂;經過40年的努力,這次明華園搬進台灣的國際級劇場,用這段歌仔戲從內台戲院流落野台的時代故事,向走過艱困歲月的前輩們致敬。

▲演員演技突出讓劇情呈現高度張力。(圖/明華園 提供)
▲演員演技突出讓劇情呈現高度張力。(圖/明華園 提供)

鄉土文學作家洪醒夫小說《散戲》編入高中教科書,許多年輕人透過小說看見歌仔戲艱辛的一面,製作人陳昭賢指出,身為明華園第三代,永遠記得高中時讀到「散戲」這篇小說時的震撼,多年後明華園總團把這個故事搬上舞台,依舊感動且受到激勵。對於劇團經營者來說,創新才是歌仔戲最大的傳統,即便戲還沒演就「散戲」,對傳統戲班來說是禁忌。

▲明華園新一代演員展現精湛的演技。(圖/明華園 提供)
▲明華園新一代演員展現精湛的演技。(圖/明華園 提供)

明華園總團《散戲》由故事工廠創辦人黃致凱擔任編導,以喜劇元素重塑原著的悲情,在現代劇的舞台上,兩段經典的傳統戲中戲為本劇最大亮點,一次比一次荒謬的《陳世美與秦香蓮》重複演了三次,深刻地表達了戲班的困境與無奈;而另一段《薛丁山與樊梨花》傳統戲的「三擒三縱」與歌舞團勁歌熱舞「拼場」,樊梨花穿著戲服唱流行歌,本劇特別打造旋轉舞台,在舞台上呈現強烈對比。

▲整體呈現優質演技與唱腔的明華園歌仔戲團,「散戲」的詮釋備受好評。(圖/明華園 提供)
▲整體呈現優質演技與唱腔的明華園歌仔戲團,「散戲」的詮釋備受好評。(圖/明華園 提供)

台灣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認為,《散戲》把歌仔戲的後台解密,讓大家知道戲班生活,我飾演女團主阿珠姐,要負責經營劇團、安撫演員的情緒、打戲路(找演出)、甚至演員受傷,也得展現十八般武藝幫忙上台演出,50、60年代演歌仔戲是被人看不起的行業,有很多人把劇團解散,但是也有人堅持到現在,當歌仔戲面臨生存危機,大家如何努力一起度過難關,《散戲》不是悲劇,而是會讓人笑到掉眼淚,充滿希望的一齣戲。

 

 

 

 

 

相關連結:睽違26年 明華園經典劇《燕雲十六州》 12月再現國家戲劇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