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故事見證疫情下的時代  文獻館新書發表   詳實紀錄真情流露

主照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COVID-19疫漫延擴散至今三年餘,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性,更改變了生活環境,在回望歷史中,每一場與疫病驚心動魄的抗戰,既留下獨特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故事,也存在足以借鏡的啟示。臺北市立文獻館透過專家書寫、人物訪談及影像紀錄,集結成《我們與疫的距離:抗COVID-19臺北群像》專書,回顧臺灣百年抗疫史,呈現COVID-19疫情期間的集體記憶,極具正向啟發與時代意義。

臺北市立文獻館18日舉辦《我們與疫的距離:抗COVID-19臺北群像》專書發表會,特別邀請曾在第一線抗疫的醫師所組成的「醫聲室內樂團」進行開場表演,蒞臨現場貴賓包括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該書顧問臺灣醫學史專家張秀蓉、審查委員政大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李明仁,臺北市防疫計程車總調度林宜蓁、亞東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與醫界、文化界及鄰里社區代表,以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璩大成等貴賓,均到場共襄盛舉。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致詞時表達對新書出版的正向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致詞時表達對新書出版的正向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致詞時表示,文獻館以有限的人力、經費,編出專書,並有醫師、參與抗疫的18位朋友們現身說法;辦理新書發表會,是為了不要讓抗疫三年來走過的路被遺忘。蔡詩萍說,疫情離我們既近且遠,當它逼近我們時,很多人勇敢地跳出來,展現了人性最光輝的一面;歷史一定有陰暗的一面,但是人性用光明的一面彌補了歷史的陰暗,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讓臺北人不要忘記這三年的疫情對我們的威脅,更不要忘記在疫情威脅當中有許多朋友努力地在每個崗位上守護。

▲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強調企畫出版此書,展現群體克福萬難而達成使命的中心指標。(圖/台北文獻館 提供)
▲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強調企畫出版此書,展現群體克福萬難而達成使命的中心指標。(圖/台北文獻館 提供)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劉克襄也特別感謝能有機會出版本書,他在致詞時提到,中央社在疫情的一千多天內,不只將各國疫情狀況報導給臺灣讀者,也將臺灣的訊息傳播到全世界,同時也編了本書,以文獻館的角度、立場,自日治時代防治疾病的方法開始談起,也收錄了18個故事;他也特別提到同仁採訪時的軼事,相當溫馨感人。

▲台北市文獻館館長詹素貞認為此書在紀錄防疫與疫情過程,為大時代留下珍貴史料。(圖/台北文獻館 提供)
▲台北市文獻館館長詹素貞認為此書在紀錄防疫與疫情過程,為大時代留下珍貴史料。(圖/台北文獻館 提供)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文獻館詹素貞館長表示,這本書的發想就是文獻館的宗旨,為時代記錄重要的事件,並留給下一代,臺灣疫情也將進入下一個里程碑,本書除了記錄18位抗疫英雄英雌的故事外,還有時代的影子,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些日子,因為我們與疫的距離不曾遠離,當疫情捲土重來時,能有更多力量、自信面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璩大成(中)在座談會上分享三年來的觀察與體悟心得,頗為感人。(記者 辛澎祥/攝)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璩大成(中)在座談會上分享三年來的觀察與體悟心得,頗為感人。(記者 辛澎祥/攝)

發表會現場以影片回顧過去三年多來臺北市承載的疫情歲月,並邀請本書顧問張秀蓉、臺北市防疫計程車總調度林宜蓁、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與文獻館館長詹素貞進行交流,文化局局長蔡詩萍更特別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璩大成上臺,共同分享過去疫情期間臺北所經歷的種種真實故事。

▲醫師樂團演奏振奮人心的樂曲,展現文武雙全的技藝才華。(記者 辛澎祥/攝)
▲醫師樂團演奏振奮人心的樂曲,展現文武雙全的技藝才華。(記者 辛澎祥/攝)

在今天的新書發表會前,由4位醫師所組成的弦樂團「醫聲室內樂團」特別開場演奏,在這樣以疫情相關連的文化性活動中做演出,不僅展現他們在疫情期間的防疫救治病患的專業之外,更加顯露出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才情,格外受到關注,演出者為小提琴一:夏紹軒(林口長庚兒童重症加護科醫師)、小提琴二:黃怡婷(高雄長庚急診科醫師)、中提琴:歐良修(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副部長)以及大提琴:簡穎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科主任),可謂文武雙全的醫界典範。

 

相關連結:打造臺北市城南地區文資新景點 東美院、南菜園陸續完工開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