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之夜十週年 點亮圓山藝術不夜城 市民熱情參與

白晝之夜十週年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2025臺北白晝之夜「Hi Story」1日晚6時在圓山景觀公園舉行開幕式。60多組藝術家與百場演出,從大型聲光裝置、環境劇場到馬戲舞蹈、聲音實驗,吸引許多民眾駐足欣賞,雖然晚上陰雨綿綿,但大家都為這場屬於臺北的夜行藝術篇章,展現了最大的熱情與支持,整場活動從午後一路至深夜,圓山彷若一座藝術能量爆棚的不夜城!

白晝之夜十週年,台北市長蔣萬安、文化局長蔡詩萍、法國在台協會主任Franck Paris及策展人等貴賓共同揭幕。(圖/文化局提供)
▲白晝之夜十週年,台北市長蔣萬安、文化局長蔡詩萍、法國在台協會主任Franck Paris及策展人等貴賓共同揭幕。(圖/文化局提供)

蔣萬安市長表示,今年是臺北白晝之夜十週年里程碑,特別選在具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圓山場址,也首度開放了園山坑道以及舊兒童樂園,也看到摩天輪聲光秀與旋轉木馬,充滿了兒時回憶,能留給大家永久的記憶。

《風革線上-Scent of Fabrics 》French Voguing Ball,法國企劃團隊融合了視覺藝術與表演,表態個人風格。(記者 陳安婷/攝)
▲《風革線上-Scent of Fabrics 》French Voguing Ball,法國企劃團隊融合了視覺藝術與表演,表態個人風格。(記者 陳安婷/攝)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Franck Paris指出,今年巴黎白晝之夜的策展藝術家Kitty Hartl攜手巴黎 Ballroom 傳奇 Lasseindra Lanvin(辣珊卓.浪凡)帶來 《風革線上-Scent of Fabrics 》French Voguing Ball,以舞蹈與時尚詮釋自由與多元的藝術精神以及法國藝術家 Pierre Delavie(皮耶.德拉維)以沉浸式裝置《中山橋森林》回應城市的歷史與光影變化。

作品取材自圓山兒童樂園經典遊具形象的《快樂天堂》,訴說許多台北人的回憶。(記者 陳安婷/攝)
▲作品取材自圓山兒童樂園經典遊具形象的《快樂天堂》,訴說許多台北人的回憶。(記者 陳安婷/攝)

本屆白晝之夜的五大主題區塊,展區從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臺北廣播電台、圓山坑道、花博公園圓山園區延伸至臺北市立美術館等文化據點。並攜手臺北雙年展、臺北數位藝術節與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等精彩單元共襄盛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特別打開舊兒童育樂中心及難得一見的「圓山坑道」,打造沉浸式環境劇場「夢的蟲洞」,以夢境、聲音與歷史共構的形式展開十二小時不間斷的演出。

▲打開手機手電筒作畫,民眾玩得不亦樂乎。(記者 陳安婷/攝)
▲打開手機手電筒作畫,民眾玩得不亦樂乎。(記者 陳安婷/攝)

花博公園圓山園區人潮絡繹不絕,幾項地景公共藝術都可見民眾圍觀,大家紛紛都出手機拍照,或是打開手電筒的光線在作品上畫上自己想呈現的圖案,這種藝術家與民眾共融的創作,讓藝術十分接地氣。

▲白晝之夜十週年,百藝舞台上演一段外送員遇鬼的靈異故事。(記者 陳安婷/攝)
▲白晝之夜十週年,百藝舞台上演一段外送員遇鬼的靈異故事。(記者 陳安婷/攝)

而Red Bull Tetris 台灣決賽,以及邀請法國Ballroom傳奇辣珊卓·浪凡(Lasseindra Lanvin)舉辦北台灣首場French Voguing Ball等節目,觀眾擠得現場水洩不通,歡呼聲、吶喊聲貫穿整個夜晚,百藝舞台也可見觀眾撐著傘觀賞一場又一場的表演,氣氛熱烈。

 

 

相關連結:臺北三大藝術盛事首度攜手  呈現 白晝之夜  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數位藝術節  共同點亮秋日臺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