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藝交織的風城篇章 工藝遶境風動   新竹隆重登場

▲工藝遶境活動於新竹登場。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工藝遶境」展,自113年6月5日六五工藝節於南投首站啟動後,依序巡迴臺北、彰化、臺東及臺南等地,以1年時間深入探索臺灣各地多元工藝文化,12日來到最終站新竹,以「風動」為題於新竹生活美學館展出,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長陳啟村、臺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謝嘉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朱淑敏、新竹市文化局長王翔郁等各界貴賓共同與會。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致詞表示,「工藝遶境」展覽至今已滿1年,今天不僅看到資深工藝師、社區工藝師及地方特色工藝師的精彩作品,也有許多特色工藝店家的商品展出,展現出在地特色與臺灣多元工藝的豐富面貌。王時思指出,雖然這是「工藝遶境」最後一站,但並不是結束,接下來由工藝中心推出的「臺灣工藝季」活動,將接續展現工藝在臺灣文化藝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期盼未來工藝能成為推動臺灣文化藝術發展的關鍵力量,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工藝文化之美。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達最後一站的工藝遶境,之後將由臺灣工藝季接手呈現。(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達最後一站的工藝遶境,之後將由臺灣工藝季接手呈現。(圖/文化部 提供)

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長陳啟村表示,他參與「工藝遶境」每一站的展覽與活動,不僅有工藝中心的典藏品展出,也能欣賞到來自各地工藝家的精湛作品,展現豐富多元的在地技藝。文化部與工藝中心舉辦這場極具意義的展覽,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工藝之美,期盼臺灣工藝產業未來持續發展、蓬勃茁壯。

▲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長陳啟村,參與工藝遶境每一站,認為這類型的工藝品展出具有示範性作用,意義重大。(圖/文化部 提供)
▲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長陳啟村,參與工藝遶境每一站,認為這類型的工藝品展出具有示範性作用,意義重大。(圖/文化部 提供)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新竹素以風城著稱,早年即有蓪草、螺鈿等傳統工藝產業奠定基礎,現今則以玻璃工藝與高科技產業並駕齊驅,是臺灣兼具理性與感性最鮮明的城市之一。新竹不僅是當今科技產業的重要據點,亦因其擁有天然氣與矽砂等自然資源的優渥條件,為玻璃工藝技藝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時代演進,新竹逐步轉型為高科技產業核心城市,但工藝產業與文化特色並未消失,反而與現代科技並存,形塑出科技與文化交織的獨特產業樣貌。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說明新竹的工藝產業是與現代科技並存。(圖/文化部 提供)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說明新竹的工藝產業是與現代科技並存。(圖/文化部 提供)

本次展覽以「風動」為主題,強調新竹在自然風力、產業演進與文化流動之間的持續轉化與創生,展出內容涵蓋螺鈿、玻璃、木雕、纏花、藍染等多元工藝形式,不僅呈現在地工藝的豐富面貌,也展現匠人技藝如何在時間中流轉、在風中蛻變與傳承永續的工藝精神。

▲新竹場展出現場的工藝品擺設情形。(圖/文化部 提供)
▲新竹場展出現場的工藝品擺設情形。(圖/文化部 提供)

工藝中心指出,展覽展出工藝中心珍貴典藏品及桃竹苗在地工藝師精湛作品,從臺灣工藝史重量級前輩,如顏水龍的《竹家具手繪圖》與《竹製三層架》,見證其嘗試將工藝生活化的現代化理念,至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粘碧華融合中西刺繡技藝之作《登龍門得富貴》,再到當代新竹在地創作如陳振芳的竹地螺鈿漆藝作品《門內庭趣》,與沈培澤以木雕詮釋文人氣節的《清廉》等作品,皆顯現臺灣工藝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流轉與延續。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步調中,邀請大家放慢腳步,感受這些作品中潛藏的時間感、手作的溫度,每件作品皆如隨風起舞般,綻放溫潤的人文光彩。

▲新竹場展出的工藝生活美系列。(圖/文化部 提供)
▲新竹場展出的工藝生活美系列。(圖/文化部 提供)

此外,展覽期間亦規劃「街角工藝」活動,邀請觀眾深入新竹在地工藝品牌與特色小店,親身感受工藝融入日常的細膩美感。備受矚目的「誠實君」阿尼斯特也將陪伴遶境列車抵達風城,繼續出任務,備受期待。

▲出席展覽活動開幕式的各界貴賓與全省工藝家代表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出席展覽活動開幕式的各界貴賓與全省工藝家代表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相關連結:府城匠心獨具的工藝風格「工藝遶境」臺南境登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