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法國電影風 (上) 107.05.01
(原刊登於105年元月創刊號 娛樂產業─台灣的法國電影風 P.31)
談到法國電影,很難不令人想到如楚浮、高達、夏布洛、侯麥等法國新浪潮導演的藝術電影作品,然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今也不過半世紀的其間,法國電影風貌早已隨著國際電影市場的發展,呈現百花爭鳴的多元風貌。不僅在全球,在我國也感受到這種變化,我們可看到的法國影片也逐年增加,也更多元化。
早期法國電影在台風貌:早期台灣一般觀眾接觸到的法國片
首推搞笑片法國四傻電影系列(Les Chalots),不過是英語配
音,法式幽默嬉戲中帶有愛情浪漫情懷,笑中帶淚,即使不
懂法式英文也可以從頭笑到尾。
在我國放映的作品如:Les Bidasses enfolie(四傻從軍記,1971
年),Les Fous du stade(四傻大鬧運動會,1972年), Le Grand
Bazar(1973),Les trois Mousquetaires(三劍客,1974年)及傻瓜
大鬧西班牙等。
直到民國70年左右,借用台北市八德路的空軍新生社的大廳,舉辦了第一屆法國電影節,開始向社會大眾介紹一系列各類型的法國電影,電影全是免費觀賞。筆者在服役期間,利用放假日專程前往一睹風采,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綽號法國最醜美男子的楊坡貝蒙(Jean-Paul BELMONDO)主演的「左輪七七七」(Flic ou voyou,直譯:警察或流氓),這是部緊張中帶有詼諧戲謔的警匪動作電影,具有高度商業娛樂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人們對電影的刻板印象是免不了找一些俊男美女當男女主角,該影展為何以楊坡貝蒙這號人物當主宣傳?原來他有著極豐富的表演生涯,拍過電視劇,演過無數的舞台劇,拍製的電影片部數多達80餘部,這種型男竟能在法國演藝圈長壽存活並獲致如此歡迎度,顯示法國觀眾的多元口味。
該影展當然也介紹了法國喜劇片「玩具」(Le Jouet),原來除
法國四傻之外,還有一位另類型的醒世黑色喜劇演員皮耶里
查(Pierre Richard),這位進化版的法國卓別林,外型奇特令人
發噱、臉部與肢體表情豐富的喜劇泰斗,在法國卻備受歡,
拍了約63部的片子,多為搞怪、破壞者的腳色。由於表方式
並不是很通俗,在台上映的片子不多,不過跟前述最美的醜
男子楊波貝蒙一樣,他們的成就都不是以貌取勝,而是建立
在獨樹一格的人格特質與表演風格。
作者:董竹英,前駐法國新聞秘書、前駐塞內加爾新聞參事、前文化部副司長、前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任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