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臺北文學獎 「 文字為槳,泊岸登場」呈現川流不息的臺北風景

【記者 周蘭君/採訪報導】

第22屆臺北文學獎,今(22)日下午在臺北市政府中庭舉行頒獎典禮。徵文項目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六項,加上第20屆文學年金最終決審得主,總計頒發23個獎項。本屆共有來自中國、香港及馬來西亞等4位外籍得主;另有2位原住民作家,顯見臺北文學獎的多元包容性;而年紀最大的得主為68歲,年紀最小的得主為20歲;另還有張娟芬、楊隸亞、蕭信維、ㄩㄐ、陳建成……等多位文壇好手獲獎。

第22屆臺北文學獎自去年11月至12月公開徵稿,總獎金高達253萬元。投稿者除了來自臺灣,亦有來自歐、美、亞等地,共計收到1,456件來稿。評審從中選出22件得獎作品,寫作取材類型多元,投稿者各自以文字為槳,泊岸登場,呈現不同角度的臺北風貌與生活經驗。

▲許含光演唱自創曲〈新年未老〉,呼應徵文宣傳主題「泊岸文字島」。(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副市長蔡炳坤致詞時表示,臺北文學獎是全球華人矚目的文學獎項,而且也是全民的文學獎。這些得獎作品市府會藉由不同的媒介延伸推廣,如公車捷運詩文海報、戲劇、音樂、舞蹈等形式,呈現文學的力量,讓大家更認識臺北。

小說類首獎得主是現職醫師的余廸麟,以白色巨塔為背景書寫〈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探討醫生在養成過程及執業後所面臨的壓力與心理狀況。評審認為,得獎作品透過幾位個性迥異的同班同學,表現出對醫德的自覺與醫病關係建立的差異性;藉由一場又一場的測驗,開啟哲學命題的思考──關於人生的選擇權,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

散文類首獎由ㄩㄐ〈Leak〉獲得,ㄩㄐ曾獲第20屆臺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此次挑戰散文類再獲佳績,巧妙透過都市空間細節,描述一個沒有「完成」的菁英人生,以「漏」連結工作上、生活中的坑坑洞洞。評審認為本文的文字火候、敘事結構與節奏皆恰到好處,巧妙隱喻對「人生無漏」的渴求,十分自然。

現代詩類首獎由在臺攻讀博士的陸生潘雲貴拔得頭籌,得主是90後新銳作家。本次以〈一場戰爭爆發在我與你的海域〉,透過「腳」的意象,呈現父子兩代之間似無可解的衝突,卻又不捨的親情。

▲主持人王文華與古典詩得主互動。(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古典詩類首獎由香港籍李叕叕〈凱達格蘭大道冬吟〉獲得,特別的是本組作品獲得五位評審委員一致讚賞,相當不易,以「凱達格蘭大道」為主題,具有現代感,且在遣詞造句、格律運用方面皆顯出功力深厚。評審認為,能將個人性與公共性交相滲透,是一組關懷深刻且格局開闊的好詩。

舞臺劇本首獎遺憾從缺,惟其他得主亦為持續耕耘劇本寫作的優秀創作者,包括評審獎陳建成、優等獎美丁均曾獲臺北文學獎舞台劇本首獎,作品分別為創劇團、故事工廠搬演製作;而正就讀北藝大劇創所的優等獎鄭媛容,亦是值得期待的潛力新秀。

本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三位入圍者張娟芬、蕭信維、楊隸亞,皆是長期筆耕不輟的作家。參與社會運動多年的張娟芬,以《流氓王信福》寫作計畫入圍,八年級生蕭信維《海獵》計畫建構一個反桃花源的故事。曾出版散文集的楊隸亞,以短篇小說的形式書寫《臺北男子圖鑑》,描繪臺灣社會中的男性生活處境。三位入圍者各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將為臺灣文學及讀者們更多特殊且豐富的閱讀體驗。

▲副市長蔡炳坤頒獎給第20屆文學年金決審得主廖瞇。(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第20屆年金類決審是臺北文學獎的最大獎項,由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奪得。作者以樸實的文字深化家庭書寫的題材,藉由描述一位無法進入社會的弟弟,勾勒出家庭成員之間的生命樣態。作品呈現一種非常態的私密情境,卻能藉由高度的自我坦露而喚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第22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都收錄於《泊岸文字島:第二十二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中,並且已刊登於活動官網,提供民眾瀏覽閱讀。更多資訊請至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design/)或臺北文學獎官網(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查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