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障藝術家 齊聚中正紀念堂 點亮生命希望 希望被看見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精神障礙人士長期受誤解,為提供社會大眾對精障人士正向的認識,「我是藝術家-希望被看見」將於12月11-29日在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上百件精障者的優秀油畫、陶藝、攝影、國畫、手工藝等作品,提供不同的形式作品增加展覽的多元與豐富性,也讓外界增進對精神病人和失智症的認識與了解。

慢性思覺失調病友住院期程很長,受症狀與環境限制就業困難,就業也以勞務工作居多。八里療養院心悅陶坊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病友將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生命經驗和情感,透過揉塑陶土輕易傳達,發揮思覺失調者的獨有特質,以合法方式抒發情感,具象化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藉此自我肯定、改善生活品質,獨立生活邁進。

▲ 林天智創作的《幸運貓頭鷹》,造型生動極富趣味性。(圖/中正紀念堂提供)

此次展出包含部立醫院推薦作品45件、個案藝術家(思覺失調、憂鬱症、自閉症)30件、心悅陶坊創作60件,其中亦有專業藝術家,及遠從香港來參加的自閉症創作者,鼓勵具有潛力之病友投入藝術創作,展現獨樹一格的作品。

一位努力走在復健之路上的藝術家順子,歷經各大醫院診治,最後由父親友人的介紹來到八里療養院,參加心悅陶坊復健活動學習陶藝近十年,透過陶藝創作發聲,傳遞想法與他人互動。他說:「在習陶期間經歷了許多困難與失敗,目前已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具象表現在作品上了,雖有許多苦痛,我不想放棄自己美好的生命,我要振作。」

▲陳順德作品《玫瑰家園》,呈現不服輸的生命特質 。(圖/中正紀念堂提供)

順子願人生像朵燦爛的玫瑰花,因此以永恆材質陶瓷製作玫瑰花花器,他的作品獲得富邦基金會工藝競賽百合獎肯定,亦榮獲新北市模範身心障礙楷模殊榮,他說這一條路不平順,付出很多辛勞,在挫折中仍要堅持下去不容易,希望大家給予一些肯定。

八里療養院院長張介信表示,藝術可以展現康復者的才華,是很好的表達與溝通媒介,透過藝術更可認識一個人的內在真誠面貌。為了鼓勵精障者與參與社區融合,八里療養院透過日常生活訓練、改善社交能力、休閒生活安排、工作能力訓練等,展現復健成果,去除精神障礙的污名化,讓民眾增進對精神病人和失智症的認識與了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