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立體化  小魚散步的冒險歷程被看見了  豐富想像中體悟靈動與獨具色彩

▲北藝中心演出繪本改編「小魚散步」劇。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知名繪本作家陳致元的作品《小魚散步》曾獲第十三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首獎、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英文版獲美國《出版人周刊》雜誌評選為2003年度最佳童書,現在也化身為劇場作品,於7月12、13日一連兩天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演出,受到外界廣泛的好評。

由洪健藏X晃晃跨幅町合作的《小魚散步》將這部獲獎繪本立體化,運用生活材質與光影,詩意描摹台灣巷弄日常及這趟豐富的買蛋之旅。故事中,因為女孩小魚的想像力,一切平凡的生活景象都鮮活了起來,例如鐵皮屋、巷口的雜貨店和罐子裡的古早味點心,作者運用光、影、真實物件所構築成的畫面,將空間與時間流暢串聯,譜出靈動而色彩獨具的篇章。

▲「小魚散步」的豐富劇情,呈現繪本立體化呈現的藝術內涵。(圖/北藝中心 提供)
▲「小魚散步」的豐富劇情,呈現繪本立體化呈現的藝術內涵。(圖/北藝中心 提供)

然而,要將平面故事改編為劇場演出是極大挑戰,本劇邀請有繪本改編及導演經驗的洪健藏擔任導演;另邀跨足戲劇、舞蹈、馬戲、影視、展覽等創作的鄭烜勛擔綱空間暨美術設計,激盪精彩火花。因考量繪本元素和觀賞年齡,主創團隊決定選取繪本中的重點物件來發想,降低語言篇幅、強調視覺呈現以重現故事,並設定三大創作方向——以「空缺」為創作主題:採「瓦楞紙板」作為創作媒材;運用光與空間、或物件的關係,來打造劇場獨有的語彙。

▲「小魚散步」有著不同一般的生活想像,讓平凡的景象呈現鮮活亮麗。(圖/北藝中心 提供)
▲「小魚散步」有著不同一般的生活想像,讓平凡的景象呈現鮮活亮麗。(圖/北藝中心 提供)

「空缺」在這個故事中,並不是失落,而是換個角度的享受與填滿。在小魚獨自散步的這個下午,因著她豐沛的想像力,平凡無奇的世界變得新奇有趣。無人陪伴的時光,她快樂且忙碌,空缺彷彿不存在,也沒有任何失落或困擾。劇中運用「瓦楞紙板」這個和繪本質感相仿的媒材,運用其色澤、立體感和可塑性,來作為呈現故事的主要視覺元素。此外,也運用舞台光影的設計,讓光照射物件與布景,以光影成像組合想像。全劇僅以三位演員扮演所有角色、同時化身為說書人,帶領觀眾進入小魚的奇幻想像世界,感受孩童在平淡日常中所流露的純真童趣。

▲光影幻景的變化彰顯出「小魚散步」的深邃內涵。(圖/北藝中心 提供)
▲光影幻景的變化彰顯出「小魚散步」的深邃內涵。(圖/北藝中心 提供)

主創洪健藏臺灣大學戲劇系畢業,劇場經驗豐富,同時擁有表演藝術工作者、影像演員和操偶師等多重身分,與各劇團合作,演出或創作形式多元。共同創作林頎姍畢業於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及社會學系,現為饕餮劇集藝術總監。空間暨美術設計鄭烜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畢業,主修舞台設計。現為《一箱人作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劇場舞台設計師與影視美術指導。

 

 

相關連結:北藝中心兒藝節 「調皮的影子」開創偶劇新形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