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與哀愁的省思   信念與夢想的傳承   看見臺灣十週年攝影展   看見改變的力量

▲齊柏林導演為了拍攝臺灣而展現專注投入的職人精神。(記者 辛澎祥/攝)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知名臺灣生態攝影家齊柏林所拍攝製作的「看見臺灣」影片,至今仍常駐人心,留在腦際。十年前,「看見臺灣」上映,從齊柏林導演的視角,我們究竟看見了什麽?他用鏡頭記錄下臺灣土地的美麗,也保存那因破壞而改變的剎那。十年後,臺灣的地貌依然在發生改變,有著因積極作為而復育成功,也有因消極怠惰而每況愈下,然而改變最多的應是人心。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所主辦的「看見臺灣十週年攝影巡迴展」,目前正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在所展出中的攝影作品,呈現十年前看見美麗與哀愁的反思,與十年後見證信念與夢想的傳承,展覽期間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與迴響。

▲齊柏林導演為了拍攝臺灣而展現專注投入的職人精神。(記者 辛澎祥/攝)
▲齊柏林導演為了拍攝臺灣而展現專注投入的職人精神。(記者 辛澎祥/攝)

主辦單位表示,當年「看見臺灣」中的影像,讓許多人對環境保育有了意識,進而影響政府決策,人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也有能力去守護自己的家園,電影中震懾人心的影像,在展覽中以更細緻的觀照來看見每一幅影像背後所反映的故事,透過影像,讓土地河山與觀者對話。無論十年前還是十年後,在齊柏林導演的鏡頭下,寶島臺灣依然熠熠生輝,同樣也依然讓人憂心不捨。唯有持續的看見,才能不斷改變,也起於人心,終於土地,展現出一份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臺灣的高山地貌是齊柏林鏡頭下美麗的景觀。(記者 辛澎祥/攝)
▲臺灣的高山地貌是齊柏林鏡頭下美麗的景觀。(記者 辛澎祥/攝)

然而,從未有一部紀錄片在全臺上下引起如此巨大的迴響與變革,「看見臺灣」的影響,不是一陣快閃旋風,而是一道深沈而長久的洋流,這部影片喚起臺灣人民對臺灣土地的重視與環保議題的省思,更鼓勵了許多年輕的有志之士,從各個層面投身記錄臺灣的行列。這次的展覽共計分成幾個部份,包括了遇見齊柏林、飛閲臺灣、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等。檢視出「遇見齊柏林」的大事紀、拾光軌跡、看見臺灣、旋翼背後的故事與環境劇場。

▲臺灣山海交會的生態環境,在齊柏林鏡頭下顯得熠熠生輝。(記者 辛澎祥/攝)
▲臺灣山海交會的生態環境,在齊柏林鏡頭下顯得熠熠生輝。(記者 辛澎祥/攝)

在「飛閲臺灣」單元中,則以見山、映河、逐岸與覓城為影像主軸,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單元中,則呈現出永續的數位典藏、扎根的環境教育、志業的繼續看見臺灣,以及傳承尋找下一個齊柏林。各單元內容與展場所展示的照片與影片,緊緊扣住看見臺灣紀錄片所延伸出這十年所帶來的改變力量,也讓這樣的主題在攝影巡迴展過程中累積極大的聲量,賦予對齊柏林導演更多的敬重與推崇,這部紀錄片的播放與展出,更讓大家看見了臺灣真正的生態面貌,也看見了自己身處其中的內心衝擊與省思,對「看見臺灣」新的定位之同時,能尋求改變後的具體行動。

▲美麗的山景讓大家看見了大自然無法違逆的力量。(記者 辛澎祥/攝)
▲美麗的山景讓大家看見了大自然無法違逆的力量。(記者 辛澎祥/攝)

「改變的力量-看見臺灣十週年攝影巡迴展」,將自即日起於北中南舉行巡迴展出,台北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展至9月10日止,高雄場則自9月16日起假駁二特區蓬萊B3、B4倉庫展出至10月3日,台中場則於11月28日起展至12月25日,展出地點為文化部文資園區藝文展覽館BCD。

▲高雄港的全景呈現齊柏林導演拍攝技巧的專業與深廣視野。(記者 辛澎祥/攝)
▲高雄港的全景呈現齊柏林導演拍攝技巧的專業與深廣視野。(記者 辛澎祥/攝)

 

 

 

 

相關連結:8052位共建人攜手築燈山守護台灣 齊柏林空間《燈.山》共建牆揭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