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頌中華  書藝生命力  臺灣江蘇海峽兩岸書法名家交流展  弘揚筆墨深情  展現文脈傳承光熱

▲中國書法學會開幕式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由中國書法學會、中國標準草書學會與中國標準草書學社(江蘇)所共同主辦的「翰墨頌中華-臺灣江蘇海峽兩岸書法名家交流展」,自11月5日起至11月23日在新莊藝文中心展出,可說是書畫界期盼與矚目焦點。展覽活動策畫主辦單位並於9日上午10點舉辦隆重的開幕典禮,藝文界貴賓與書畫名家大師暨書法協會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文化藝術的盛會。這也是中國書法學會在常年推動書法教育與兩岸書法交流活動所展現的行動力,在每次的展覽所呈現的書藝內涵與豐沛面貌,藉由這次的兩岸文化交流展現藝術的心境提昇與深廣視野,質量兼俱的展覽作品更讓外界賦予高度的期待。

▲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陳銘鏡致詞時表達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認為唯有展現書法的文字力量,才能展現振衰起弊的契機。(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陳銘鏡致詞時表達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認為唯有展現書法的文字力量,才能展現振衰起弊的契機。(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理事長黃勻祺指出,兩岸文化交流作品兼容並蓄,呈現書藝氣象萬千的優勢與特質。(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理事長黃勻祺指出,兩岸文化交流作品兼容並蓄,呈現書藝氣象萬千的優勢與特質。(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陳銘鏡致詞時表示,透過這次與江蘇書法界名家的交流合作,將作品帶給書壇正面的導引,也提供臺灣書界人士觀摩學習的依據,為兩岸書體創作與傳承展現可預見的契機。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理事長黃勻祺指出,這次兩岸的書法交流展,可說是兼容並蓄,氣象萬千,很多作品都能流露出特有的文采,為書體文化開拓新的境界。中國書法學會顧問張穆希則認為,在既有的書法教育與書藝傳承的脈絡下,書法所扮演的媒介與功能性角色,讓創作者胸懷文化推廣的使命,在兩岸交流的層面上更顯氣韻斐然,大器靈動。

▲中華民國書學會會長張炳煌教授,強調兩岸書藝交流的重要與必要性,認為書法已成為文化傳統與創新融合的利器。(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華民國書學會會長張炳煌教授,強調兩岸書藝交流的重要與必要性,認為書法已成為文化傳統與創新融合的利器。(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顧問張穆希認為,書法所扮演的媒介與功能性角色,在兩岸文化交流的層面上更顯氣韻斐然,大器靈動。(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顧問張穆希認為,書法所扮演的媒介與功能性角色,在兩岸文化交流的層面上更顯氣韻斐然,大器靈動。(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顧問暨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張炳煌則表示,兩岸書藝交流象徵著書法在推廣與傳承的過程中,成為重要的媒介,當書法成為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石之際,透過書法教育與交流將能在歷史的推進中展現不朽的成果,也是書法重要的發展方向。華梵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則指出,中國書法學會長期以來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並在書畫領域表現出正面的佳績,效益弘廣,作品也頗為精進並享有評價,樹立了書法教育與推廣的典範,這次的台灣江蘇交流展更加受到書界的期待。

▲華梵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指出,中國書法學會的兩岸文化交流作品展,樹立了書法教育與推廣的典範。(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華梵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指出,中國書法學會的兩岸文化交流作品展,樹立了書法教育與推廣的典範。(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主任蔡介騰教授,則肯定中國書法學會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所展現的豐碩佳績,這次以臺灣與江蘇的書法作品展,看見各體兼備的豐富性,在觀摩交流的層面上更顯精彩與多樣性,開啟了觀者不同的視野,也是中國書法學會多年努力經營交流的成果,相當令人敬佩。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主任蔡介騰肯定中國書法學會陳銘鏡理事長,長期以來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所展現的具體成果,令人敬佩。(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主任蔡介騰肯定中國書法學會陳銘鏡理事長,長期以來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所展現的具體成果,令人敬佩。(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名譽理事長連勝彥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藉由兩岸文化交流作品展,更能展現中華文化強韌生命力。(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名譽理事長連勝彥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藉由兩岸文化交流作品展,更能展現中華文化強韌生命力。(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名譽理事長連勝彥則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兩岸文化交流的推動更能落實相互了解與文化傳承的深廣度,讓最具代表性的書法能在華人世界發光發熱,這次的臺灣與江蘇交流展,就能展現這樣的意義。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文,則推崇中國書法學會在陳銘鏡理事長的領導下,會務昌隆,活動不斷,展現推動書法教育的氣度,這次兩岸文化交流作品展,更能看到不同的發展境界,讓人在生活美學中體悟文字的力量,展現文化傳播的價值。

▲16位書界領導人在開幕式上進行剪綵,開啟了臺灣與江蘇書藝作品交流的先聲與契機,成位全場矚目的焦點。(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16位書界領導人在開幕式上進行剪綵,開啟了臺灣與江蘇書藝作品交流的先聲與契機,成位全場矚目的焦點。(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本次展覽由中國書法學會、中國標準草書學會、中國標準草書學社(江蘇)歷時數月籌備,從作品徵集、評選、策展到展場規劃,每一環節皆精心規畫,務求充實與美感。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展覽空間,並與新莊文化藝術中心通力協作,展現對傳統藝術的堅定支持與對兩岸文化交流的積極態度。

▲中國書法學會理監事幹部開心合影留念,後排左五為學會理事長陳銘鏡教授。(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中國書法學會理監事幹部開心合影留念,後排左五為學會理事長陳銘鏡教授。(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主辦單位表示,書法作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之一,不僅是漢字美學的極致展現,更承載著歷代文人墨客的情感、哲思與時代印記。此次展覽由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徐利明社長題字「翰墨頌中華」為主題,意涵以書法筆墨頌揚中華文化之深厚底蘊,並期透過兩岸書法家的筆觸與心境,凝聚共同的文化認同。

▲出席開幕式活動的致詞貴賓,難得聚在一起,展現書壇的熱絡盛事。(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出席開幕式活動的致詞貴賓,難得聚在一起,展現書壇的熱絡盛事。(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基於兩岸同文同種,書法藝術在歷史長河中一脈相承,本次展覽邀集臺灣與江蘇兩地優秀書法名家共同參與,共展出82件作品涵蓋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體的書法精品,兼具傳統氣韻與現代精神,風格各異、百花齊放。觀者可在展場中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筆法特色與書寫精神,亦可深刻體會書法作為精神與文化傳承的力量。

▲開幕式上冠蓋雲集,書界貴賓齊聚道賀,展現兩岸文化交流旺盛的氣勢,場面備顯熱絡。(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開幕式上冠蓋雲集,書界貴賓齊聚道賀,展現兩岸文化交流旺盛的氣勢,場面備顯熱絡。(圖/中國書法學會 提供)

本次展覽的主辦單位中國書法學會,長期致力於書法藝術的推廣與教育交流。理事長陳銘鏡表示,「書法是中華文化的根,是我們的靈魂語言。此次與江蘇書法界交流,不僅是藝術上的對話,更是一場心靈上的契合。」他特別感謝中華咸集書法學會顧問陳韋翰先生和蔡淑君議員的協助,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全力支持,新莊文化藝術中心同仁在展場的行政作為和布置、活動推動等各方面都投注極大心力,讓展覽得以順利舉辦,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典範。

▲臺灣多位書界名家大師暨領導人的作品展出,成為全場矚目焦點,備受好評。(記者 詹佳綺/攝)
▲臺灣多位書界名家大師暨領導人的作品展出,成為全場矚目焦點,備受好評。(記者 詹佳綺/攝)

書界人士認為,在當今數位化、快速變遷的時代,書法藝術雖非主流,但其所承載之歷史價值與文化深度卻更加珍貴。本次展覽的舉辦,正是對書法文化的再次致敬與承諾。透過兩岸名家的共同參與,讓民眾得以近距離欣賞經典與現代並存的筆墨藝術,也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書法、認識文化的根。本次展覽特別強調各體書法的生活化尤其是草書的多樣化面向,不僅展示傳統筆法,亦包含具有當代思維的創作手法,使整體展覽兼具學術性與藝術性。從篆書的古樸、隸書的穩健、楷書的端莊、行書的流暢,到草書的奔放,每件作品都蘊含創作者對文字的深刻理解與藝術表達,展現出書法無限的生命力與文化延展性。「翰墨頌中華-臺灣江蘇海峽雨岸書法名家交流展」,自即日起展至11月23日,展覽地點為新北市新莊文化藝術中心第一、二展覽廳,歡迎藝文界人士與社會大眾前往觀賞。

▲來自江蘇參展的書法家,展現一脈相承的書藝,文字的洗練與氣勢,格外令觀者在驚嘆之餘並給予正面評價。(記者 詹佳綺/攝)
▲來自江蘇參展的書法家,展現一脈相承的書藝,文字的洗練與氣勢,格外令觀者在驚嘆之餘並給予正面評價。(記者 詹佳綺/攝)

 

 

相關連結:龍騰墨海  書藝紛呈  中國書法學會會員暨國際名家聯展  在作品熱絡交流中展現文化傳承價值  備受正面讚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