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光熱 亮麗轉身 文創妝點台鐵百年風華 令人追憶感動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百年老店的基業,總有著令人著迷的故事,自清朝劉銘傳來台擘建台鐵至今132年,陪伴著台灣人民渡過輝煌的台鐵黃金歲月,更讓台鐵的老故事一路經歷台灣的改革蛻變,更顯豐富與記憶永存,在台鐵熱鬧慶祝【鐵路便當節】之際,四處可見展示的塵封與褪色的台鐵器物,台鐵文創的風華映入眼簾,令人感動不已。

▲從台鐵便當節延伸出百年老店在傳統中的創新氣味,格外引人入勝。(記者 辛澎祥/攝)

談台鐵,就一定要提一下火車。劉銘傳時代向德國霍亨索機車製造商所訂購的御峰號及騰雲號火車,也是台灣第一個BOT案,火車退休後,目前騰雲號擺放於台北228紀念公園成為台鐵歷史文物,另一輛歷史悠久由台鐵資深技師郭約義自澎湖接收回台的LDK58火車,目前則置放於台鐵台北車站東二門前,供人一睹當年蒸氣火車之雄偉英姿。

▲台鐵自澎湖接收回台的LDK58蒸汽火車,目前在台北車站展示中。(記者 辛澎祥/攝)
▲劉銘傳時代自德國引進的騰雲與御風號火車,目前置於228紀念公園內。(記者 辛澎祥/攝)

老火車總能讓人睹物思情,現在搭火車所使用的電腦票券總不及當年印製硬紙本車票來得温熱有感。早年的火車票都有反攻大陸等精神口號列印在車票背面,這些時代的產物目前已成歷史記憶。但印製紙本車票則要在特別的紀念節慶才會出現,但台鐵仍保存著一批印票機,共計16台而存放於台鐵中壢的票券印製中心,遇有特別活動與事件則會啟動設計與製作票券作業。

注重人文與傳承歷史的台鐵,清朝時期所製作的一批郵票作廢後而轉變成車票,各車站也陸續命名,如錫口(今松山)、水返御(今汐止)、雞籠(今基隆)、艋舺(今萬華)等站車票,顯然已粗具規模。

▲台鐵中壢票券印製中心,已朝功能與節慶印製方向做設計。(圖/台鐵 提供)

在久遠的台鐵運營歷史中,總有著一群以台鐵為家的技工與維護工,以台北機廠文獻可以查到的資深技工有1145名,這個數字的記載可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台鐵技術與工程維護人員對台鐵的終年奉獻,才累積了今日台鐵提供安全舒適旅途的重要關鍵與經驗。台鐵標誌的傳用至今,是由當年技務處科長鄭福春所設計繪製,在台字中間擺放一個鐵軌的解剖圖示,讓這個台鐵的文創精神四處傳播,立意彰顯。

▲▼無論早期或現在的台鐵餐廳,都滿足了眾多旅客的胃。(記者 辛澎祥/攝)

歷史悠久的台鐵便當,早年還是用扁擔挑著在月台叫賣,也有在車廂內販售,而高級一點的台鐵便當,也是用鐵盒所裝盛飯菜,一直演進到目前的鋁盒或不鏽鋼盒,材質更加可靠與具手感温度。

▲台灣光復後的台鐵便當,都是用扁擔挑著在車站月台叫賣的。(記者 辛澎祥/攝)

而在台鐵的文創物品中,尚有許多鐵軌遺跡器具,更可見當年鐵路餐廳的餐飲內容與菜單品項,而當年的火車時刻表、不同時期設計款的紙製水杯與各型列車的駕駛員與隨車服務人員的制服、台鐵人員所穿的紅色背心等,都代表每一個階段與時期,台鐵員工的心情傾向與對自我要求提昇的規範,讓台鐵的發展脈動與社會發展步調深摯結合,呈現台鐵人對台鐵的深厚感情可見一斑。

▲台鐵背心在陳德沛當局長時開始穿在所有員工身上。(記者 辛澎祥/攝)

翻開台鐵斐然成章的歷史進程,處處充滿文化新意,在傳統的思維軌跡中但見創新的步履,在台鐵人愛台鐵的胸懷中,昇華對百年老店的追憶與傳承,台鐵繼續在火車的鳴笛聲中緩緩前進,聚焦光熱,轉身亮麗。

▲歷經風霜與時代洗禮的台鐵飯盒,都有著美麗動人的故事。(記者 辛澎祥/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