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建稻江   史實飄香  李春生與大稻埕特展   在歷史軌跡中看見大稻埕城市風華

▲李春生家族第四代李福然先生娓娓道來大稻埕當年建築的生態風華。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年代的風華,讓一個城市產生蛻變,歲月的洗禮,使塵封的記憶放大光影。台北市的大稻埕,從清朝到日據時代就是臺灣的重心,當年的繁茂榮景對應出史實的精淬深廣,讓這麽一個具有時代標記的地方,人們看到眼前的大稻埕,人文情懷中盡顯世態的轉化風情,物移建築所代表著濃郁文化建構,讓身處其間得以快意想像當年大稻埕所承載的生命價值,多少人的投擲氣度與弘遠的眼界胸襟,讓大稻埕充滿自信,亮麗轉身。無疑的,李春生是個最具指標最為關鍵的人物,開拓大稻埕,讓歷史連結,豐沛了眼界,使得正展出中的「肇建稻江-李春生與大稻埕特展」就更具正向意義了。

▲李福然董事長從大稻埕早年的建築形貌說明李春生在當年投注心力的軌跡。(記者 辛澎祥/攝)
▲李福然董事長從大稻埕早年的建築形貌說明李春生在當年投注心力的軌跡。(記者 辛澎祥/攝)

被世人尊稱為「臺灣茶業之父」的李春生,不僅是臺灣茶葉外銷的開國功臣,更是臺灣現代化的倡導先驅與見證者,「肇建稻江-李春生與大稻埕特展」是以李春生的生命歷程及其家族建築群為展覽主軸,試圖再現1870 至 1920 年代政權更迭、東西洋文化交會之際,大稻埕特區的經濟、文化、宗教、建築景觀之發展軌跡,極具歷史考究價值,也從此一籌畫多年的特展,使李春生家族的第四代、紅磚堡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福然的現身說法,找到了大稻埕的在地軌跡,令人在驚嘆之餘不僅為李春生與大稻埕的縝密事蹟所折服,對其勇於折衝所建構的城市發展榮景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談到李春生30歲方來台發展的歷程與對臺灣日後經濟發展的貢獻,李福然強調這是李春生早年在外商體系的歷練所致。(記者 辛澎祥/攝)
▲談到李春生30歲方來台發展的歷程與對臺灣日後經濟發展的貢獻,李福然強調這是李春生早年在外商體系的歷練所致。(記者 辛澎祥/攝)

整個策展的精髓,乃在於李春生家族第四代李福然先生與臺灣傳統建築權威學者李乾朗教授,皆出生於大稻埕的福生堂醫院,此特展的場地埕樂通就位在福生堂醫院和原李氏家族所營造的數座巨大的洋樓,包括茶行、倉庫及大宅第之間,但在物換星移之下,包括淡水河河岸的許多洋樓、如今卻沒有半點遺跡,令人感到非常遺憾。

▲李福然董事長(右)與台北市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佩蓉主協辦這次特展,帶給民眾不同的聆賞視野。(記者 辛澎祥/攝)
▲李福然董事長(右)與台北市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佩蓉主協辦這次特展,帶給民眾不同的聆賞視野。(記者 辛澎祥/攝)

這兩年來,在李乾朗教授依據其蒐集的地圖史料和李福然董事長多年蒐集的家族資料,陸續繪製許多草圖,並透過兩人無數次地討論與多次的重畫與校正,才逐漸將建築群的形貌勾勒出來,籌備過程如同早期暗房洗照片,慢慢的將李春生建築群顯影出來,才有今天的「肇建稻江-李春生與大稻埕特展」,既難得此一浩大智慧工程的完成與呈現,也讓國人有更多認識李春生家族與見證大道埕發展歷程的史實,確實是刻苦銘心,格外難得珍貴。

▲李福然董事長(右)與周佩蓉理事長展示特展期間,來自海外國家的遊客熱情與溫馨留言,讓他們非常感動。(記者 辛澎祥/攝)
▲李福然董事長(右)與周佩蓉理事長展示特展期間,來自海外國家的遊客熱情與溫馨留言,讓他們非常感動。(記者 辛澎祥/攝)

李福然董事長表示,李春生是臺灣近代史上極重要的人物,自清代起對於公共建設的大力支持,日治時期對於社會安定及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乃至於對臺灣烏龍茶的國際拓展與大稻埕商埠的拓建,尤以他的哲學思想的論述與對基督教教義的闡揚,都對臺灣的經濟與文化產生重大影響,這樣的精神與修為也深深的在後代子孫的身上及為人謀事的風範中建構基礎。李福然指出,李春生可說是臺灣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的一生多彩多姿,除了面臨東西文化的強烈激盪之外,也經歷了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重大歷史轉折,使他從棄地遺民成為日籍華人。在日本治台之後,李春生應日本殖民政府之邀訪問日本,撰寫「東遊六十四日隨筆」,反映出他在時代巨變中的進退出處之道。

▲李福然董事長(右)與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教授皆為在大稻埕出身的在地人,這次為李春生的大稻埕建築特展攜手合作展現縝密默契與特殊情誼。(圖/周佩蓉理事長 提供)
▲李福然董事長(右)與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教授皆為在大稻埕出身的在地人,這次為李春生的大稻埕建築特展攜手合作展現縝密默契與特殊情誼。(圖/周佩蓉理事長 提供)

李春生當年由於頻繁的接觸西訪事物,遊歷中國各地,開啟了他的視野與思想深度,而李春生具有傳統商人務實的人格特質,兼具洋商的知識與經驗,使他能洞察時勢,奠定社會聲望進而扭轉時局。李春生不僅於清代參與督造臺北城,捐建鐵路與闢建大稻埕商埠,在政權更迭之際,更勇於發揮個人影響力進行政治協商,建議日本派遣基督徒官員及優秀人員以文官治臺,建言設立臺灣紳章制度以文明對待臺灣讀書人與紳商等相關政策措施。這些超越時代框限的利臺要求,難以想像能被採納,使得臺灣在二十世紀初期呈現欣欣向榮的繁茂,李春生居功闕偉。

▲特展中展示的大稻埕李春生家族建築群模型,代表著從清代到日治時期的人文與建築聚落的縝密關係。(記者 辛澎祥/攝)
▲特展中展示的大稻埕李春生家族建築群模型,代表著從清代到日治時期的人文與建築聚落的縝密關係。(記者 辛澎祥/攝)

從清末1870年至日治大正初1920年的前後50年間,李春生家族在大稻埕港仔溝臨河岸的大片土地起大厝,形成李厝街,建造了至少五座洋後及合院,有宅第、辦公樓、倉庫等型態,規模相當可觀。這組建築應該是臺灣民間自建最早的一批洋樓,每座洋樓的設計各具特色,構成了一組呈格子狀的都市空間,為臺灣市街增加另一種模式,也帶動了全臺牌樓厝的勃興,在物換星移,時代變遷之際,原有的都市空間紋理與美感被破壞殆盡,如今只能從老照片及展出的建築群貌中去尋找歷史的痕跡,重拾回憶。

▲李春生與大稻埕特展展場呈現深邃的史料內涵,在圖文資料交互運用下,帶給民眾探究大稻埕古今風華的重要佐證。(記者 辛澎祥/攝)
▲李春生與大稻埕特展展場呈現深邃的史料內涵,在圖文資料交互運用下,帶給民眾探究大稻埕古今風華的重要佐證。(記者 辛澎祥/攝)

誠然可見,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生活在不斷變遷的大台北,卻不一定了解大稻埕的歷史,透過這次的展覽可以回望城市發展的軌跡,讓人對於所在空間有一個全盤的概念,即使李春生家族創建大稻埕所塑造的城市意象,已不復存在,但透過此展的內容與模型展示,促成大家一起探索、一起創造,讓大稻埕的文化與經濟互相加值,永續發展的這股能量,一同勾勒與共創大臺北未來的願景。「肇建稻江-李春生與大稻埕特展」,由紅磚堡事業有限公司主辦,台北市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與基督教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協辦,燕樓故事館李乾朗教授執行,特展展期自即日起假埕樂通(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27號)展出至9月3日止。

 

 

 

 

相關連結:《大龍峒獅來啦》活動登場 解密臺灣歷史上首次獅陣比賽 令人大開眼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