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新增71件古物類文化資產 故宮館藏、開道碑、保安宮文物等獲指定一般古物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臺北市立文獻館今(10)日公告指定71件文物為本市古物類文化資產,包含2件故宮博物院原暫行分級文物、公有文物「開道碑」、大龍峒保安宮42件文物,以及26件私人提報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文物,年代涵蓋明代、清代以至日治時期,使台北市指定一般古物文化資產增至121件。

▲象牙扇彩繪西洋美女圖。(圖/臺北市立文獻館提供)

 

本次公告之「明仇英觀榜圖」、「明仇英松陰琴阮圖」為故宮館藏,前者生動描繪明代科舉考試觀榜人潮,後者則為較少見的白描作品,反映明代社會現象及藝術特色。此2件由故宮進行暫行分級為一般古物後,提報台北市通過指定,也是台北市首次受理提報暫行分級且獲指定的案例,為鼓勵文物保存機關主動提報古物指定,立下極佳範例。

▲明仇英觀榜圖。(局部)

開道碑於1909年設立於景美溪邊,記載當時瑠公圳由景美街改道景文街後,景美街成為廢棄河道,因積水有礙觀瞻及衛生考量,由日本與當時居民共同出資填補,並由清朝光緒壬寅科舉人高選鋒撰寫碑文,深具地方文化歷史意義,目前設於景美國小南側圍牆外空地。

另有大龍峒保安宮藏42件清朝文物,包括自泉州迎請之開基神像「老祖」及「二祖」,以及全台最大的「三祖」軟身神像,均展現清代粧佛技法的工藝特色;此外,「三十六官將神像群」為清道光年間製作,每尊神像均高約100至110公分,相傳為泉州著名雕刻匠師許嚴所作,保安宮亦是少數粧塑三十六官將神像作供奉的廟宇,每尊神像充分展現其性格特色,極具藝術價值。

▲保安宮三十六官將之一。(圖/臺北市立文獻館提供)

本次也通過指定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文物26件,這26件文物皆為私人所有,包含日本明治時期及中國清朝藝術工匠的雕刻作品,呈現時代藝術特色及造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