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博館辦特展 回顧認識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演變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博物館、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的「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的演變特展,5日辦理開幕式,自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博館展出。此展回顧二戰後臺灣「建築師」專業的形成與變遷,展出前輩建築師的文物、現代建築模型、珍貴建築圖說等,期望讓社會大眾對「建築師」這個專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參觀特展中的珍貴資料。(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參觀特展中的珍貴資料。(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表示,臺博館自2006年起,在建築界的協助下,推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圖說的徵集、保存及數位化工作,並依據圖說徵集成果,進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期盼未來在建築界的持續支持下,臺博館能繼續完整保存臺灣珍貴建築書圖及史料工作,相信這些豐碩的研究成果,都將成為建構臺灣建築史的根基,並作為未來建築文化中心的基礎。

▲展覽作品在導覽下引起與會高度關注。(圖/文化部 提供)
▲展覽作品在導覽下引起與會高度關注。(圖/文化部 提供)

立法委員吳思瑤致指出,文化部近年政策重視建築文化的傳承,期望未來能累積更多建築相關研究、資料,並參考國際案例,持續朝打造臺灣建築文化中心或設置建築博物館的方向前進。文化部認為,一路走來,從建築技師到建築師的制度化過程,並非一蹴可幾,其中不僅有戰前日人殖民現代化成果的延續,更包含戰後國民政府沿用南京時期的制度,以及美援時期輸入的現代體制等多重因素影響。

▲建築造型的呈現令人眼界大開。(圖/文化部 提供)
▲建築造型的呈現令人眼界大開。(圖/文化部 提供)

策展人吳光庭教授表示,此次展覽以2018年臺博館執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譜系調查研究(1945-1971)」為基礎,透過照片、證件、文物、設計書圖、歷史年表、建築模型等200多件展品,呈現自1945年二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師制度」從形成到成熟的過程。

▲主協辦方與出席特展貴賓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主協辦方與出席特展貴賓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自2006年起臺博館即與建築學界合作,致力於二次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圖說徵集、保存與數位化的工作,這12萬件建築圖說及文件,是重要的基礎資料,有助於我們回顧臺灣建築發展的早期軌跡,思考臺灣現代化的歷程。

 

相關連結:澎湖化石館暨二呆藝館特展開幕 臺博館亞洲象骨骼開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