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鐵道博物館合作「和風×台味  臺灣鐵路的飲食文化」交流協力展登場

▲臺日鐡道博物館合作推出鐵道交流展。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與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22日起至6月2日,前進日本最具歷史淵源與代表性的鐵道博物館,合作策劃「和風×台味 臺灣鐵路的飲食文化」交流企畫展。21日下午特別在位於埼玉市的大宮鐵道博物館舉辦開幕式,駐日本代表處副代表周學佑、臺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東日本鐵道文化財團會長清野智、日本鐵道博物館館長大場喜幸均出席活動,現場更邀請包括日本鐵道文化業界、長期推動臺日民間鐵道交流的專家、團體及當地臺僑,共同出席見證臺日鐵道文化交流的特展盛會。

▲臺日鐡道博物館合作推出鐵道交流展,雙方代表進行剪彩儀式。(圖/文化部 提供)
▲臺日鐡道博物館合作推出鐵道交流展,雙方代表進行剪彩儀式。(圖/文化部 提供)

「和風×台味 臺灣鐵路的飲食文化」交流協力展,緣起於2023年7月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日本鐵道博物館簽訂交流合作協定後,日本鐵道博物館館長大場喜幸倡議雙方透過特展型態的呈現,介紹臺灣鐵道相關主題給日本觀眾,經過討論最後選定先以臺日雙方鐵道文化相互影響深遠,也是民眾常接觸的鐵路飲食做為特展主題。

駐日本代表處副代表周學佑表示,臺日鐵道文化是臺日人民共同的記憶,文化是臺日共同的語言,更是讓世界愛上臺灣的關鍵,期待未來臺灣能和日本鐵道界有更緊密的合作,以文化為橋樑,連結世界、拓展臺灣的國際影響力。

▲雙方鐡道主管開心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雙方鐡道主管開心合影留念。(圖/文化部 提供)

展覽內容突破一般民眾對於鐵路飲食文化等於車站便當的傳統印象,內容包含臺灣各個不同時期的鐵道餐盒樣本等庶民記憶,甚至從文學創作、月台叫賣的影音紀錄,喚起大眾對近代臺灣鐵路飲食文化的深刻印象。從鐵路的飲食文化到月台的叫賣、餐車的登場及車上的茶水服務、住宿的飯店,可看到臺日雙方鐵道飲食議題發展的相似之處。為擴大宣傳,展場內還設有專區向觀眾說明進行中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的籌備近況,介紹「活的鐵道博物館」展演特色及願景。

▲主辦方為與會貴賓進行展覽內容的導覽。(圖/文化部 提供)
▲主辦方為與會貴賓進行展覽內容的導覽。(圖/文化部 提供)

國家鐵道博物館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能夠在極具盛名、每年吸引至少80萬人次造訪的日本鐵道博物館合作策展,是其個人在鐵道文化界長久的心願,早在2019年文化部成立鐵博籌備處時,即採取以軟帶硬的籌備策略,除進行園區古蹟館舍修復工程,更積極展開臺灣鐵道文化議題的調查研究及車輛典藏、修復,以便培養策展所需的能量。去年9月籌備處在東京的臺灣文化中心舉辦「搭火車,品臺灣:臺灣鐵路便當物語」特展,即是擷取這次展覽的部分內容進行前導展示。本次特展更是臺、日鐵道博物館機構首次攜手,由鐵博籌備處撰寫文案大綱,日本鐵博協助核對校訂,鋪陳臺日鐵道發展史上延續密切關係的鐵道技術、人文交流所產生的鐵路飲食文化。

▲現場展出的臺灣早期的鐵路飲食文化。(圖/文化部 提供)
▲現場展出的臺灣早期的鐵路飲食文化。(圖/文化部 提供)

臺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表示,臺灣的鐵道文化與發展,和日本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日本在來線鐵道和臺灣縱貫線鐵道都是軌距1067mm的鐵道。「臺灣的高鐵就是日本新幹線」、「日本新幹線就是臺灣的高鐵」,我們有共同的車廂,行駛在共同的軌道,共享共同的民主自由價值,在共同的軌道上,共同携手駛向美好的未來。

東日本鐵道文化財團會長清野智表示,臺日博物館合辦展覽非常有意義,展覽的內容非常豐富,希望大家都能來觀賞。日本鐵道博物館館長大場喜幸表示,與臺日合作辦展,共同克服種種困難,相信臺日未來合作會更密切。

▲臺日鐵道單位的交流合作展覽,受到民眾的高度重視。(圖/文化部 提供)
▲臺日鐵道單位的交流合作展覽,受到民眾的高度重視。(圖/文化部 提供)

展覽共計展出188(組)件物件,來自臺灣157件、日本提供31件,其中更有部分是由臺灣收藏家借展的稀有展件,例如臺灣在日本時代的鐵道飲食器皿、餐車收據,此外,雙方博物館都提供大比例尺的車廂模型,搭配不同時代車輛形式圖,增添特展的豐富與可看性,展板說明與圖錄皆以雙語並列。

 

 

相關連結:鐵道文化交流論壇接軌國際   臺日鐵道博物館交流   深化跨國館際合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