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名   全球華語教材新方向   臺文館與臺師大合作臺灣文學讀本系列正式出版

▲臺文館與臺師大合作臺灣文學讀本正式出版。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臺文館以臺灣文學為根基,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合作出版《臺灣文學讀本》與《臺灣文化教材》兩本全新華語教學教材,將臺灣文化豐富多元的內容推介至世界。21日於臺師大舉辦「基於臺灣文化特色的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臺師大印永翔副校長、臺師大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林巾力執行長、僑務委員會林季蓉處長、教育部廖苡亘秘書,以及臺灣文學作家廖鴻基、薛西斯等共同參與,向社會大眾介紹兩本兼具突破創新與教學實用的新書出版。同時藉由教學實例分享與研討,深入探討華語教學的新面向,突破文學推廣與華語教學的界線,讓華語學習增添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引發更多的興趣與反思。

▲臺文館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達對推廣臺灣文學讀本所帶來的正面影響的堅定立場。(記者 辛澎祥/攝)
▲臺文館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達對推廣臺灣文學讀本所帶來的正面影響的堅定立場。(記者 辛澎祥/攝)

臺文館長陳瑩芳指出,《臺灣文化教材》與《臺灣文學讀本》雙讀本的出版,是臺文館繼推動臺灣文學外譯書系做為國外大學教學讀本後,推廣臺灣文學的新嘗試,也是文學與語言教學跨域合作重要的里程碑。臺師大印永翔副校長則表示,1976年華文成為世界學習語言的重點,近年來,每年到臺灣師範大學學習華語達一萬多人,來自七十多個國家,這次能與臺灣文學館合作,一定能讓國外人士更加認識臺灣。

▲臺師大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執行長林巾力教授,邀請兩位作家分享創作歷程而備受關注。(記者 辛澎祥/攝)
▲臺師大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執行長林巾力教授,邀請兩位作家分享創作歷程而備受關注。(記者 辛澎祥/攝)

臺文館表示,本次出版的兩本華語教材,由臺灣文學與文化領域的學者專家,與具第一線教學經驗的華語教師合作編寫完成,內容匯聚臺文館開館以來所累積的豐厚文學資源戈,以及臺師大華語教學中心60餘年豐富的華語教學與教材編寫經驗。教材以主題式的內容,呈現臺灣文學的多元內涵,同時符合華語學習的需求。

▲出席研討會的作家在會中創作臺灣文學的歷程,相當打動人心。(圖/臺文館 提供)
▲出席研討會的作家在會中創作臺灣文學的歷程,相當打動人心。(圖/臺文館 提供)

《臺灣文學讀本》以身分認同、原住民族文學、眷村文學、人權文學、海洋文學、自然書寫、旅行文學、飲食文學、女性文學、鬼怪奇談等主題,選錄介紹文學史上各世代的作家與主題,包括鍾理和、亞榮隆.撒可努、明鳳英、陳列、廖鴻基、劉克襄、顧玉玲、焦桐、李維菁、薛西斯等作家作品。《臺灣文化教材》則進一步呼應文學讀本,以海洋文化、民間信仰與傳說、原住民族與移民歷史、民主發展與性別平權、地理特色、鐵道旅行,以及飲食文化等主題,介紹臺灣文化的多元面貌。

▲現場展示的臺灣文學書冊,成為會場的焦點。(圖/臺文館 提供)
▲現場展示的臺灣文學書冊,成為會場的焦點。(圖/臺文館 提供)

為了讓新編教材具體落實於教學現場,教材編纂過程即已實際應用於國際學校的中文課程等華語文教學場域之中,學生反應熱烈,均表示有助於對臺灣文化的理解,且提高了語言學習興趣。而今日所舉辦的「基於臺灣文化特色的華語文教學研討會」不僅邀請《臺灣文學讀本》的選文作家廖鴻基、薛西斯蒞臨,由師大林巾力教授主持,分別請兩位作家就其〈下水〉及〈珊瑚之骨〉分享創作歷程,以及對海洋、大眾文化的觀察。

▲出席活動的各界貴賓代表開心合影留念。(圖/臺文館 提供)
▲出席活動的各界貴賓代表開心合影留念。(圖/臺文館 提供)

更進一步邀集語文研究者、華語教學者、教材編寫者,從「文化特色導入課程設計」、「文化藝術與美學融入課程」、「語言與文化的符號分析」、「語言與文化的交錯視角」、「文化與敘事的多元詮釋」五個主題,以及三場主題座談「臺灣華語文教材呈現的臺灣文化與文學」、「以CLIL為理論框架之臺灣歷史概論教材編寫與課程設計」、「必選與應選:國文課本中的臺灣文學」等,共同討論文學、文化,與語言教學交集、差異與磨合的多元詮釋方式及語文教學現場的實務議題。

 

 

相關連結:臺文館攜手插畫家Ballboss出版華、台語雙繪本  獲選2025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插畫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