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振人心 大師傳情 前輩藝術家作品光熱聚焦 傳達生命真情至性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的疫情,對全球人類帶來重創與衝擊,臺灣自然無法倖免於這樣的重大災難的侵害,對民眾的生活與工作都帶來絕對性的改變與影響,讓心情也因疫情的肆虐而更加沈悶,大家都期待著早日回到往日正常生活型態,對現況顯得無奈與沮喪。疫情期間的防疫第一線醫護警消人員,卻堅守崗位犧牲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卻也鼓舞了人心士氣,讓大家能因此免於更大的傷害。《大媒體新聞網》特別策畫了「藝振人心 名家傳情」的活動,呈現臺灣前輩畫家的作品與現況疫情連結,讓畫面的精神與創意對提振人心建構團結產生正能量影響,也彰顯了藝術界名家大師的風範永植人心。

前輩藝術家在臺灣近代與現代藝術發展史上,藝術家們的藝術性與個人特質,總是在當時年代扮演著重要的正向角色且其藝術思維也格外備受推崇,不少作品在對應史實與見證下更能突顯臺灣早期藝術發展的光熱風華,讓人深摯感動。這次疫情對臺灣民眾所帶來的傷害,若能透過前輩藝術家的作品給予現況的指引與撫慰,必能打動人心,傳達大愛之情。《大媒體新聞網》邀請到的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分別是張萬傳大師(兒媳黃秋菊)、楊英風大師(兒媳王維妮)、李梅樹大師(兒子李景文)、蒲添生大師(兒子蒲浩志)、黃歌川大師(兒子黃河清)、洪曜平大師(兒子洪學仁)等,也感謝大師們第二代晚輩的付出,讓這些珍貴的作品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在疫情期間特別深篤有感,觸景生情。

張萬傳以淡水為主題的繪畫,在美麗景觀中所呈現的鮮活面貌,令人心境開朗與提昇。(圖/黃秋菊 提供)
▲張萬傳以淡水為主題的繪畫,在美麗景觀中所呈現的鮮活面貌,令人心境開朗與提昇。(圖/黃秋菊 提供)

張萬傳為臺灣早期赴日學習西洋繪畫的重要前輩藝術家之一,1909年生於淡水,2003年以95歲高齡辭世。他以狂放豪邁的筆觸,強調形色交融的美感,並融合野獸派與表現主義的技法,展現感性的世界觀。張萬傳的創作題材主要為人物、風景、靜物,由素描中更可看出其速寫之功力。這次其二代兒媳黃秋菊,特別提供了張萬傳老師淡水故鄉的油畫作品,從作品中看出淡水美景與生態面貌,將淡水的美麗景觀透過彩墨栩栩如生般的呈現,令人心境開朗提昇,也藉此回顧前輩藝術家的創作足跡,期為臺灣美術發展史勾勒出更清晰的輪廓,更能彰顯其二代晚輩專注保存與推廣藝術美學的光熱特質。

楊英風的雕塑作品「生命之火」,從百鳥之王的鳯凰引喻天下即將盛世太平,格外啟發共鳴。(圖/王維妮 提供)
▲楊英風雕塑作品「生命之火」,從百鳥之王的鳯凰引喻天下即將盛世太平,格外啟發共鳴。(圖/王維妮 提供)

楊英風大師的兒媳也是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的王維妮,謹以雕塑大師楊英風1981年的「生命之火」作品,向防疫第一線守護台灣的醫護警消人員及防疫戰士致敬。王維妮館長表示,鳳凰為百鳥之王,有「瑞鳥」之稱,這件銅雕作品「築巢引鳳春風來」,敘述著當鳳凰來時,凡事謀望有成,天下就要太平了。作品涵意至深,令人心有所嚮,引發外界共鳴。

蒲添生的作品「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蝶成化羽」,為觀者帶來無限追思與感恩的情懷。(圖/蒲浩志 提供)
▲蒲添生的作品「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蝶成化羽」,為觀者帶來無限追思與感恩的情懷。(圖/蒲浩志 提供)

蒲添生大師的兒子蒲浩志(現任蒲添生雕塑紀念館館長),在這次活動中特別選擇了蒲添生大師生平的最後一件創作作品「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蝶成化羽」,蒲浩志館長對此件作品有番陳述:1992 年,臺北市健康幼稚園舉行校外教學活動,途中發生遊覽車火燒車事件,林靖娟老師先帶部分小朋友下車後,又不顧自身危險衝上車繼續搶救受困在車上的小朋友,最後懷抱四位幼童與不及逃離的人一起罹難,其奮勇犧牲的事蹟,震驚社會。當年蒲添生大師應李登輝前總統邀約製作「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並開始構思創作直至完成,前後長達四年。蒲添生在創作第三年,因不幸發現罹癌,卻拒絕治療留存最後體力,奮力完成「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1996 年 5 月 15 日完成,蒲添生 5 月 31 日辭世。因胃癌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年 85 歲。此段創作過程讓大家懷念感動不已,這次特別在防疫專題中再度提起這件作品,為活動增添無限感恩與追思。

黃歌川的作品「心安 安心」,以達摩造型的現代水墨筆觸,傳達禪學思維與文化意念,為民祈福定心。(圖/黃河清 提供)
▲黃歌川的作品「心安 安心」,以達摩造型的現代水墨筆觸,傳達禪學思維與文化意念,為民祈福定心。(圖/黃河清 提供)

前輩藝術家黃歌川大師,以達摩禪畫作品「心安、安心」表達其特有的創作精神,用現代水墨繪畫技法,塑造漫畫的風格的達摩法像,讓觀者易於親近喜愛,藉此傳達禪學思維與禪文化之美。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情浮躁與煩惱時,學習禪學智慧 「心不隨煩惱轉,就能心安。心能安住當下,就能安心」。黃歌川子嗣黃河清,特以父親作品,向疫情期間維護社會運作,付出心力的同胞們致敬,並期望疫情早日退散。

李梅樹的油畫作品「黎明」,敘述著黎明所帶來的光熱與溫煦,彰顯著人心振作迎向光明的到來。(圖/李景文 提供)
▲李梅樹的油畫作品「黎明」,敘述著黎明所帶來的光熱與溫煦,彰顯著人心振作迎向光明的到來。(圖/李景文 提供)

李梅樹老師1968年的油畫作品「黎明」,作品描繪黎明的海岸邊,晨光從雲層中透出,為海面照亮粼粼波光。當黑夜結束,黎明的晨光終將再次照亮世界。李梅樹美術館表示,李梅樹常以清晨景色入畫,不論是在熟悉的三峽河畔,或是遼闊的海邊。黎明帶來光與溫度,也帶來希望。在此疫情期間,特別以這幅作品表達人心振作之情,意義深遠。

洪曜平的水墨畫創作「悠游自在」,從栩栩如生的游魚中看見自我的沈靜與愉悅,為生命帶來質樸與美感。(圖/洪學仁 提供)
▲洪曜平的水墨畫創作「悠游自在」,從栩栩如生的游魚中看見自我的沈靜與愉悅,為生命帶來質樸與美感。(圖/洪學仁 提供)

前輩藝術家洪曜平生於社子,今年年初方以97高齡辭世,藝術創作根基深厚,年輕時並在日本攻讀、工作與學習,技藝多元且靈活,其水墨畫與油畫創作皆能展現自然天成的技巧與圓融,意境格外深篤與嫻熟。後輩洪學仁所提供的作品「悠游自在」,以魚群的划動悠游,而能看見洪曜平老師的細膩、縝密與專注的畫工與畫境,在目前疫情期間更加讓人感受到療癒與沈靜,是水墨畫中的極品創作。

相關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