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畫印明心 筆墨紙硯載志 張炳煌書法傳承與創新 生活美學中彰顯書學繼命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書法是中華文化豐富的表徵,也是具體歷史傳承的記載,在博大精深的文字中也彰顯出社會發展進程與人類活動的縮影,也在漢字文化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使推動書法技藝及傳頌文化精神的作為就格外受到重視。應臺北書院之邀,由中華民國書學會會長的知名書法家張炳煌教授所主持的文化經典講座,舉行了一場以「當代書法文化-書法傳承和創新」的公開演講與交流活動,受到喜愛書法文化民眾熱烈的參與聆聽,2個小時講座中看到主講者張炳煌教授娓娓道來書法的發展歷程與文字的時代變化與應用,在傳統與創新中體現中華文化價值,格外令人欽佩其執著無悔全職推廣書法的精神而留下深刻印象。

張炳煌教授從書法的創新與傳承的主題,闡述書體文字的博大精深與多元應用的現況。(記者 辛澎祥/攝)
▲張炳煌教授從書法的創新與傳承的主題,闡述書體文字的博大精深與多元應用的現況。(記者 辛澎祥/攝)

張炳煌教授表示,文字的形體多樣,書法風格多變,書寫的工具多元,在運用與製作上也因書法名家輩出而產生價值。學習書法的過程是修養心性的歷練,並能與文字及其他藝術相結合,形成所謂的詩書畫三絕,讓書體文字的融合與跨越性受到高度重視與關注。張炳煌教授指出,中國文字歷代遞嬗多變,而有篆隸楷行草等書體,加上古文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書中的石鼓大篆與秦朝小篆,以及北朝的魏碑、唐朝的楷書與南朝的行草暨漢朝的隸書等書體,建構了整個文字書體的精焠文化發展面貌,是書法展現文字傳播力量的主軸。

張炳煌教授的各書體文字的撰寫,呈現不同的質感與體悟。(圖/張炳煌 提供)
▲張炳煌教授的各書體文字的撰寫,呈現不同的質感與體悟。(圖/張炳煌 提供)

文字因字體多樣化而出現不同形式的表現手法,從工整、流暢到融合性字體,書法從書寫到藝術,都能從基本的寫字到可讀性文字與線條結構,表現出書體文化所蘊藏的博學深義,以可讀性的藝術觀之,書法與書寫分開就是視覺性的呈現。

知名前輩書家的作品,深具書體傳播的風華。(圖/張炳煌 提供)
▲知名前輩書家的作品,深具書體傳播的風華。(圖/張炳煌 提供)

張炳煌教授指出,書法字體書寫有著橫豎撇捺點挑鉤的字形,從重視書寫的字形表現,到聚焦的書寫藝術中使字形具有功力與風格,運用字體特點來吸收名家字跡特色,並在提昇藝術層次中融合文學素養與藝術的生活體驗,讓書體的多元內涵與面貌興生文字藝術的豐沛性,成為在傳統書法撰寫過程中最有質感與文化氛圍的設計。創作者以熟練的技巧和書法素養,並用審美的觀念來書寫作品,充份表現及融合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使觀賞者得以有所感觸及探索,是書法藝術的意境美感,值得去學習與體悟。

書法競賽中的優質作品,反應出中華文化的精實多采的內涵與面貌。(圖/張炳煌 提供)
▲書法競賽中的優質作品,反應出中華文化的精實多采的內涵與面貌。(圖/張炳煌 提供)

在書學的領域中,也能從名稱中看到了書法的具體涵義,書學也因此涵蓋了書法、書藝及書道,從正確書寫與美觀有形的書法,到內涵藝境與個人風格的書藝,乃至於追求精神生命與學術真理的書道。張炳煌教授認為,傳統文人書法受科舉制度的影響,文人的素養以可讀性為主,融合了詩書畫三絕的內涵融合,而造形書法藝術則不太強調文字的書寫性,導入現代藝術概念,使個人創作主義所講求的文字形貌,有著書畫同源的傾向,造境表現合一,較為不強調文字的書寫性而受到關注與青睞。

韓國民眾對書法創作的熱衷,讓作品令人眼界大開。(圖/張炳煌 提供)
▲韓國民眾對書法創作的熱衷,讓作品令人眼界大開。(圖/張炳煌 提供)
日本書友對臺灣的書法文化推廣傳承表達推崇之意。(圖/張炳煌 提供)
▲日本書友對臺灣的書法文化推廣傳承表達推崇之意。(圖/張炳煌 提供)

張炳煌教授強調,書法是生活中情緒管理的藝術行為,學習者自然沈浸於定靜的心境、氣韻的培養與循序漸進的行事緞練中,從書寫文字與創新書畫融合過程中,得以享受生活美學與文化滋養的樂事雅趣,在以心導氣與順氣貫力下,書寫文字得以氣隨心動與運筆自在,在動靜得宜中維持自如收放,確實實踐了書法為情緒管理良藥的說法。臺灣書界重視詩書畫文字結合,有基本學程的訓練,並未講求工具的單一表現,亦無從一師門的觀念,在民間社團的推波助瀾下,書法活動蓬勃發展,為書體文化注入生機。張炳煌教授熱切推動書法傳承,並在全省中小學成立種子教師,導入書法技藝、提供工具與課程,乃至推廣e筆書寫創作,為中華文化注入活力與永續,備受推崇與正面評價。

張炳煌教授的書法主題演講,受到各年齡層民眾與同好的專注聆聽。(記者 辛澎祥/攝)
▲張炳煌教授的書法主題演講,受到各年齡層民眾與同好的專注聆聽。(記者 辛澎祥/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