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感動使生活更美 水墨畫家吳梅榮 傳統技法但見創新備受正面評價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對生命美好的堅持,在生活上總有提振心情的軌跡可循。對藝術創作者而言,維持身心靈健康與精神愉悅的本能簡而易行,透過繪畫來滿足所需,對大地付諸熱情,即能在日常生活中快意自然。水墨畫家吳梅榮老師以【畫說日常】與萬物對話,在展覽中盡情釋放情懷,讓她的作品處處充滿光熱,時時讓人感動,是水墨寫意創作中的極大突破,令觀者檢視再三,亦印象深刻。

▲知名水墨畫家吳梅榮老師,用畫筆記錄生活的感動,作品備受正面評價。(記者 辛澎祥/攝)

一般而言,藝術靈感來自生活,即如知名的水墨畫家戴武光所言,藝術是憑藉一種內在的力量來表現自然的生命,亦能表示藝術來自內在的精華凝聚,也能展現真實的力量。基於這樣的認知。吳梅榮老師這些年來的水墨畫創作,皆由心出發並探究藝術的精神,並以畫筆記錄生活的感動,她運用寫意創作等專業技巧,將傳統與現代水墨技法結合,把自身的感動幻化為作品,留下生活的美感,也讓安身立命的創作根源在筆觸揮灑的同時找到新的定位。

▲吳梅榮老師的作品中顯見生活所得的快意自在。(記者 辛澎祥/攝)

唐代畫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指大自然,心源即是畫家內心的感悟。藝術創作是藝術家主觀之意與現實生活之境相乘融合的結果,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吳梅榮的恩師、近代知名水墨畫家戴武光曾說:「藝術是憑一種內在的力量來表現自然的生命。藝術不畫眼之所及,而是心之所藏」,吳梅榮的藝術創作靈感來自生活,日常即是生活,其實就是紀錄生活的感動,由心出發,向內探尋其藝術的精神。

自幼習畫,歷經金華國中及新竹女中美術班的專業科班養成,奠定了吳梅榮對美術繪畫的興趣與中西繪畫的基礎。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期間,幸運地受教於孫雲生、鄭善禧、梁秀中、黃昌惠、王友俊、孫家勤、袁金塔、杜忠等教授的專業指導,在水墨繪畫與創作上有非常大的精進。四年國中教職後,重回師大美術研究所進修,幸蒙黃昌惠老師為指導教授,啟發於其細膩花鳥的工筆畫風;後又承梁秀中老師在水墨創意上的指導,以實驗的手法將寫生花卉與紋飾創作結合,取得藝術碩士的學位,並舉辦了”對花對畫”個展。

▲吳梅榮老師擅於取材周遭紀實,在寫意作品中看見生活的自然與恬靜。(記者 辛澎祥/攝)

2006年經由梁秀中老師的引薦,吳梅榮進入戴武光老師門下學習水墨,老師除教導傳統的技法,也時常展現他的新創作,引領許多創作的靈感與方向。現代水墨畫的精神不應只是線條、墨韻等技法的展現,在題材與構圖上更需要新的風格,創作的本質應是由心出發,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因此在習畫的過程中,靈感從日常生活點滴出發,寫生活周遭的景物,小至牆邊花草、窗邊綠意、校園景緻,大到旅行中所見的江河山川。以畫筆記錄生活的感動,運用寫意、沒骨、雙鈎、填彩等技巧,將傳統與現代水墨技法結合,把自身的感動幻化為作品,留下生活的美。

▲在大自然生態中可以得到吳梅榮老師對大地萬物描繪作品所付出的心力。(記者 辛澎祥/攝)

在創作的過程中,寫生是吳梅榮老師所堅持的部份,經由寫生的觀察紀錄,一方面是留住剎那間的感動,二方面是將細節與特色留下,作為之後創作的基底。每每看到小花雜草是那樣恣意美好,江河山川如此自然壯闊,不禁感悟天地間無為與自在。庸庸碌碌的平凡生活中,雜事煩擾難以入靜,在繪畫中彷彿是她的另一清淨之地,將繁雜生活中去蕪存菁,回歸自然。

舉辦多次水墨展覽的吳梅榮老師,在水墨豐沛的創作領域中逐步開拓主題與媒材的延伸效益,期望藉由本次展出的五十餘件作品,帶給觀者不一樣的感受。【畫說日常-吳梅榮水墨展】,自即日起至3月3日假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展出,歡迎社會大眾前往觀賞。

▲【畫說日常】水墨展的開幕儀式中,擠滿了支持吳梅榮老師的師生至友,場面熱烈。(記者 辛澎祥/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