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畫派 跨藝術先驅 陳景容90風華藝術展 成就非凡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藝術創作逾70年的臺灣超現實畫派先驅陳景容,在其一生藝術生命璀璨風華的此刻,仍然不懈於對藝術的執著與專注,成就斐然。國父紀念館特別在年關歲末之際,策辦陳景容九十風華藝術成就展,3日舉行開幕式,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臺師大講座教授廖修平、臺藝大前校長黃光男、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臺師大特聘教授黃進龍及藝術與學界代表等貴賓出席,場面熱烈。個性謙和且創作慾旺盛的陳景容,任由藝友們談起過往趣事,在情境自嘲下也不免在回憶創作一生中坦承用素描本走天涯的慣性本事,讓展場充滿歡樂且笑聲不斷,年度畫壇盛事莫過於此。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致詞表達對陳景容教授多元創作的藝術成就表達推崇之意。(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致詞表達對陳景容教授多元創作的藝術成就表達推崇之意。(記者 辛澎祥/攝)

陳景容教授是臺灣藝壇跨足油畫、壁畫、馬賽克鑲嵌畫、版畫、陶瓷畫等多元創作的藝術家,被譽為是臺灣的超現實主義大師。年近九十的他一生懸命於藝術創作,不論在藝術、學術、社會的回饋和奉獻,皆令人敬佩。陳景容對於藝術追求,有著極大的熱情與執著,作品數量豐富、創作多樣,展覽共分為6大主題,內容涵蓋藝術作品、手稿、著作及文獻等,在多元類型藝術創作脈絡中展現他豐富的眼界及藝術歷程。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以定靜安慮得,說明陳景容教授作品的深寓特質。(記者 辛澎祥/攝)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以定靜安慮得,說明陳景容教授作品的深寓特質。(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陳景容教授是在各種媒材技法上皆相當純熟的藝術家,其銅版畫、馬賽克鑲嵌畫作因多數捐贈給彰化高中、花蓮門諾醫院及梵諦岡博物館等處典藏,平時鮮少有機會看到,本次特別展出2件馬賽克鑲嵌畫實屬難得。作為臺灣超現實畫派的始祖,畫作獨特的藍灰色調或許會讓觀者感到鬱悶,但幽暗中卻藏有微光,作品裡常見的月亮及路燈,即象徵人類的無限希望,意義深篤。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感謝陳景容教授時隔13年再次將展覽帶到國父紀念館,展出作品涵蓋壁畫、馬賽克鑲嵌及大型油畫創作,象徵陳教授在藝術上卓越的成就。雖然畫作初看讓人有陰鬱、深沉、沉悶之感,但陳教授其實是個樂觀、活潑又溫暖的長者,他靜謐沉穩的創作展現定靜安慮得的境界,灰暗中透出一絲絲溫暖和光明。

▲陳景容教授(左)與黃進龍教授師生情誼深篤,傾訴往事趣味十足。(記者 辛澎祥/攝)
▲陳景容教授(左)與黃進龍教授師生情誼深篤,傾訴往事趣味十足。(記者 辛澎祥/攝)

陳景容教授談及本次展出作品,特別是他的創作畫面多呈現藍灰色調,構圖總讓人覺得孤寂;他解釋創作時,經常試著以視覺畫面呈現文學意涵,藍灰色也可以是月夜約會時的朦朧之美,或是具有詩意的表現,不是代表灰暗而是迎向光明。一般認為,陳景容的作品常帶著灰冷的孤寂,強調堅實的素描基礎和嚴謹的構圖。

▲陳景容教授的作品在藍色基調中仍間光亮導引,讓人觀後心平氣定。(記者 辛澎祥/攝)
▲陳景容教授的作品在藍色基調中仍間光亮導引,讓人觀後心平氣定。(記者 辛澎祥/攝)

陳景容創作初期,他的畫作常出現削瘦憂愁的人物、荒涼的風景和街道,灰冷的色調呈現出寂靜、孤寂的美感,卻又不失強烈的生命力。其中廣場、靜物、裸女,騎士系列更使用藍灰色調處理,揉和了古典色彩與超現實主義的神祕風格,這股靜寂與哀愁的創作特色,一直是陳景容教授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後期創作除了延續以往的特色,更增添了懷古幽思與生命哲學,他也是臺灣超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第一人。

▲馬賽克鑲嵌畫是陳景容教授展出作品中少見的類型,令觀者大開眼界。(記者 辛澎祥/攝)
▲馬賽克鑲嵌畫是陳景容教授展出作品中少見的類型,令觀者大開眼界。(記者 辛澎祥/攝)

陳景容教授的90風華藝術展,要讓觀者從他的作品中看到素描的結構、色彩的層次與情感的昇華,這樣的藝術家創作風格讓建築元素散佈在各種藝術表現類型上,也呈現臺灣近70年來社會變遷下的人文情懷與澎湃思潮,讓省思與關注在他參透生命後的創作筆觸更具正能量與活力,在沈悶之後的豁然開朗更具社會關注。「陳景容90風華藝術成就展」自即日起假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展出,展至18日止。

▲陳景容教授的作品陳述著人與物之間的對話與環境生態的對應關係,極具人文特色。(記者 辛澎祥/攝)
▲陳景容教授的作品陳述著人與物之間的對話與環境生態的對應關係,極具人文特色。(記者 辛澎祥/攝)
▲出席展覽開幕活動的主協辦方與各界貴賓以大合照留念並見證歷史。(記者 辛澎祥/攝)
▲出席展覽開幕活動的主協辦方與各界貴賓以大合照留念並見證歷史。(記者 辛澎祥/攝)

 

相關連結:淵源流長 多元風貌 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 書會推廣展現文字魅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