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融合創作 探索東西藝術 黃歌川水墨畫油彩化 開創新局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的「史博藝術家日」,受到業界廣大迴響,本月是前輩藝術家黃歌川的史實文獻的推出,同樣成為焦點,引起討論。黃歌川自小夢想成為科學家,並將實驗和發明的精神展現在日後的藝術創新上,受到矚目。

1943年畢業於福建師專美術科,多年來投入冰裂紋蠟染畫、水墨畫、油畫與複合媒材等創作,亦積極參加臺灣美術發展的各項重要活動,推動臺灣文化建設運動,期間促使臺韓文化交流,為臺灣的藝術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同時開展了藝術美化人生的志業。50年代後,多次受邀參加國際美展,研發出革新的「冰裂紋蠟染」技法,使創作程序化繁為簡,高度提升蠟染技法於藝術創作的應用性,並讓冰裂紋的呈現更易為藝術家所掌控。冰裂紋是蠟染的靈魂,它所形成的強烈肌理性,與臺灣現代水墨畫運動的精神,亦即嘗試東西方融合的表現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黃歌川作品「龍躍」。(圖/史博館 提供)
▲黃歌川作品「龍躍」。(圖/史博館 提供)

為了推廣蠟染的新法,黃歌川在國內外展出作品、開班授課,擴展到加拿大、韓國與馬來西亞等地區。1985年因緣際會接觸佛法,並頓悟「禪」的崇高思維,決心以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塑造千姿百態的達摩,畫出令人會心一笑的「達摩禪畫」,實踐以畫弘法的宏願。2006年高齡87歲的他為了使西方接受傳統水墨畫,提倡「水墨畫油彩化」,採用西方的媒材,以油彩代墨,以布代紙,結合東西方技法,期望形成新畫派,讓傳統水墨畫廣獲國際藝壇喜愛。

黃歌川作品「星象萬千」。(圖/史博館 提供)
▲黃歌川作品「星象萬千」。(圖/史博館 提供)

黃歌川終其一生不斷追求創新與突破,為傳統文化找出新路,進行古今文化跨域創作及探索東西方藝術的契合點,融合東西方的繪畫技法,藉由新的媒材和現代的表現手法,增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打造出「冰裂紋蠟染畫」、「達摩禪畫」、「多媒材畫」與「水墨畫油彩化」等新藝術語彙。其作品曾入選國際藝術大展—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西班牙現代美術展,以及全國美展(終身免審查資格);並於國內外各地巡迴,堪稱是臺灣藝術界跨域融合的先鋒。

黃歌川作品「奇山秀水」。(圖/史博館 提供)
▲黃歌川作品「奇山秀水」。(圖/史博館 提供)

1959年黃歌川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請,參加第五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 ,該展與威尼斯雙年展、德國卡塞爾文獻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因而受到廣大的重視與發展契機,成為臺灣現代藝術的先驅者。熱情開朗、對教育不遺餘力的黃歌川,1969年在史博館的策劃下,參加西班牙國立現代藝術館舉辦「中國現代藝術展」,同時在歐洲各國巡迴展出。2020年黃氏家屬捐贈史博館黃歌川創作100幅,其中61幅為典藏,39幅為研究檔案文獻,史博館歷年來典藏其作品計有101號。

黃歌川作品「荷韻」。(圖/史博館 提供)
▲黃歌川作品「荷韻」。(圖/史博館 提供)

 

相關連結:史博館專題網站「史博藝術家日」邁向第三年 內容豐富多元備受重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