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世代及領域的前瞻性藝術教育計畫  Camping Asia共塑未來藝術地景

▲北藝中心Camping Asia正式啟動。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共同合作推出的「Camping Asia」,今年將於11月10日至21日回歸。這場為期12天的前瞻性藝術教育計畫,集創作、教育、演出於一體,將邀集來自日本、香港、法國、韓國、新加坡、奧地利及臺灣共16所藝術院校,近150位師生齊聚,在臺北共同展開一場「跨領域、跨文化、跨世代」的對話,藉此促進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推廣表演藝術在亞洲的發展。

「Camping Asia」源自法國巴黎的「Camping」計畫,2018年起北藝中心便開始參與其中,2019年起將其精神移植至亞洲,兩年一度於臺北舉行,以舞蹈為軸心,連結藝術院校、機構與藝術家。臺北作為「Camping Asia」的亞洲基地,象徵著當代舞蹈國際網絡的節點,更持續為亞洲舞蹈界引入新的視野與能量。

▲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說明Camping Asia的正面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說明Camping Asia的正面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表示,北藝中心以舞蹈作為語言,透過肢體的觀摩與互動,讓世界相互理解。而北藝中心作為CND及香奈兒品牌在亞洲的合作夥伴,承接推動自由創意與文化永續的使命,讓臺北成為連結亞洲與世界的交流核心。Camping Asia打破傳統教條,連結教育、專業與公眾的活動模式,不但啟發年輕舞者的內在天賦,同時以創新方式發展人類最本能的肢體活力,這與香奈兒品牌長期支持文化創新與傳承、持續關注當下與未來的品牌精神相契合。

▲策展人林人中以影片搭配說明,呈現Camping Asia的推廣功能,籲請民眾踴躍參與。(記者 辛澎祥/攝)
▲策展人林人中以影片搭配說明,呈現Camping Asia的推廣功能,籲請民眾踴躍參與。(記者 辛澎祥/攝)

2025年「Camping Asia」活動內容延續其多元豐富的設計,每日高強度密集課程與表演節目安排,打造極致的共學場域。包含早課、專業工作坊、學校馬拉松、大堂課、深度論壇、微電影展等多元單元,提供參與者多面向的身體實踐與探索機會。策展人林人中表示,今年精選5檔表演節目,試圖讓舞蹈不再被既定語彙所框限,而是與科技、聲音、哲學、影像乃至政治現實直接碰撞。希望年輕的舞蹈創作者們,能透過這些作品看見舞蹈作為一種思考與感知的力量,在不確定的時代裡持續激發對身體與世界的想像。

▲新聞發佈會上的主要活動推廣代表人,開心的互動行銷。(記者 辛澎祥/攝)
▲新聞發佈會上的主要活動推廣代表人,開心的互動行銷。(記者 辛澎祥/攝)

當代電子音樂與舞蹈劇場激烈碰撞,末日烏托邦在臺北現身。由馬賽國立芭蕾舞團與藝術總監團體狂徒((LA)HORDE),攜手法國電子音樂名家霍恩(Rone)打造的《崩世光景》(Room with A View),將於11月14、15日在北藝中心大劇院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本作以一座末日感十足的「大理石採石場」為舞台意象,白立方空間中,節奏如同機器心跳,舞者們以肢體交織出青春的悸動與憂傷,在科技與自然、冷冽與狂喜間撕裂重生。當攝影不只是按下快門,而是一場精密策劃的表演,英國藝術家班吉.瑞德跨越舞蹈、劇場與攝影,現場創作的《即席寫真》11月15、16日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演出。

▲對Camping Asia的高度投入,節目推廣過程也歡樂連連。(記者 辛澎祥/攝)
▲對Camping Asia的高度投入,節目推廣過程也歡樂連連。(記者 辛澎祥/攝)

澳洲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舞團「塊動舞團」受 2025 墨爾本 ASIA TOPA 藝術節委託力作《機神祭》於 11月20、21 日登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藝術總監安東尼・漢密爾頓(Antony Hamilton)與六位頂尖舞者,在爪哇迷幻電音的激昂節拍中,穿戴著以越野機車零件回收打造的機械裝置,結合舞蹈、科技、裝置,構築賽博龐克、部落儀式,挑戰傳統舞蹈的邊界。法國編舞家諾埃・蘇利耶的「動作以上以上動作」,不像傳統意義的舞蹈而更像是一場在舞台上展開的哲學實驗。11月18、19日將於北藝中心排練場演出。波蘭編舞家奧拉·瑪齊耶斯嘉向現代舞先驅洛伊·富勒的「蛇形舞」致敬的「洛伊・富勒:研究一下」,11月15日將於北藝中心排練場證明舞蹈能超越歷史。2025 Camping Asia售票節目將於 2025年9月8日中午12點起開放付費會員預購,並於 9月15日中午12點正式啟售。

 

 

相關連結:北藝中心化身派對仙山 《士林仙界大派對》魔幻登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