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述/張凱迪】
裴秀英(Bae Sooyoung)是韓國藝術家,1973年生,曾於日本大阪生活超過十年,並於大阪藝術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涵蓋設計、策展及藝術創作。她的作品逐步在日韓藝術圈嶄露頭角,並積極參與跨界合作。裴秀英的作品曾出現在韓國K-pop女團(G)I-DLE的廣告中,並設計過「韓國大音樂獎」的獎盃。她的代表作也出現在韓國電視劇《Confidence Man KR》中,並在首爾市政廳、現代汽車等機構中收藏。

裴秀英的創作呈現當代藝術的造型與色彩,並跨越時代與傳統文化對話,她的公共藝術作品包括首爾市政廳廣場的「Arisu Pipe & TV」及三一獨立運動紀念碑等。藝術風格不僅與視覺符號相關,更多是通過個人的內心對話,表達情感與能量的傳遞。
近年,裴秀英的作品以《魔法之火》、《智慧》、《天使》、《夢》、《蝴蝶》等系列為主,常見心型、蝴蝶、水管人、蘋果等造型。她的創作風格雖與1980-90年代的「新普普藝術」風格相似,但她的作品並非對高雅藝術的反叛,而是深入個人內心的表達。例如,裴秀英經常運用電路板紋理,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及機械與人心的對照。

裴秀英的「心型」作品,像《小願望》與《天使之心》,以真誠的情感表達藝術家內心的力量,並從她在異鄉的生活體驗中汲取靈感。她將「心」視為藝術創作的核心,代表著專注與真誠,並認為這是面對生活困境時的重要力量。
藝評家胡鐘尹引用了哲學家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在《愛的藝術》中的觀點來形容裴秀英的創作:「當人誕生(個體與全人類)就從一個確定的處境中被拋出,被拋入一個不確定和開放的處境之中。人與身俱來擁有理性:他覺察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本身。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未來的種種可能性。」這段話反映了裴秀英作品中的核心主題——人類生命的連結與情感的傳遞。

裴秀英強調,真正的生命意義是來自於與他人的真誠互動,而非電子訊息的單向傳遞。
裴秀英也創造了名為「Ttoma」的「愛心人」,象徵豁達與自我激勵。她的作品不僅關注形象與材料的運用,還將「現成物」融入創作中。電路板與金屬管材的運用,表達了對「人形」的關注,並呈現了她對材料的細緻加工工藝。

除此之外,裴秀英的作品也有鮮明的視覺特徵,如「鍍鉻色彩」和「光潔表面」,這些元素營造出一種未來科技感。鍍鉻色彩與光澤感,象徵著「創生」與「重啟」,並讓人聯想到科幻世界中的創造物。這些特徵不僅是視覺效果,也傳達了她對人類存在的反思。
(本文作者張凱迪,維也納應用美術大學博士,目前為阿波羅畫廊負責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