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臺南市美術館啟動策略聯盟,企盼以工藝融入美術館的場域精神,藉由具觀念性的當代語彙轉譯,帶給民眾生活美學認知與文化知識的提升。「逍 × 遙 × 遊–當代工藝合創展」4日於臺南市美術館二館開幕,展現工藝以當代之姿回應社會趨勢的新創實驗,「逍」、「遙」、「遊」分別表示「時間」、「空間」及「速度」三個維度,核心精神「合創」源於「跨域」概念,彰顯合作創新、資源共享之效意,備受關注。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特別感謝臺南市政府及臺南市美術館的合作與協助,促成工藝家們進入指標性的當代藝術場域展出,讓來自各個領域的工藝家及民眾得以觀看當代藝術場域,如何透過不同概念呈現工藝作品,以超越材質及技術的方式進入文化生活領域,傳達工藝哲學的理念。
李次長從工藝中心整個組織歷程點出文化部對工藝發展的目標,不只是技藝的傳承和材質的復育,更是讓工藝的精神及文化層次進入到生活裡,希望讓文化生活與文化生產間,彼此相為融合、相為刺激、相為進步,生生不息是對工藝產業最大的期待。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讓臺南市民有這個機會欣賞精彩的當代工藝合創展,更歡迎大家一起來逍遙遊。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蘇憲法表示,透過本展可觀察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已具體將工藝當代藝術化,將工藝品藝術化呈現,工藝已非傳統的只是物件,已與牆面的平面藝術結合,完美呈現本次時間、速度與空間三子題的展覽內容,具體體現臺灣的工藝、藝術與設計跨領域結合理念。
總策展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逍 × 遙 × 遊 - 當代工藝合創展〉在跨族群、跨技術、跨材料、跨地域、跨文化、跨世代、跨時間、跨國際、跨產業等多邊領域交會下,所探討的不是工藝物件本身,而是物件產出過程中的激盪、融合、辯證及衝突,引導形塑生命經驗及新創靈感的路途,才是工藝啟動合創的目的。這次從展覽、共創營的推動,除了呈現跨域共創的經典代表作,也對世界現狀做反思,探索共創新價值。
實驗性的過程是未來工藝誕生不可或缺的催化劑,在藝術總監王俠軍老師引領的合創實驗場,結合了五位臺南工藝師與五位臺南設計師,讓當代工藝藉由合創過程挖掘生命經驗的感動。本次展覽以「逍」、「遙」、「遊」為名,強調創作者在合創過程中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作品不僅是視覺所見,更是內心深層的感受。「逍 × 遙 × 遊 - 當代工藝合創展」自即日起假臺南市美術館2館展出。
相關連結:工藝中心新春「相揪來過年」 觸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