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蘭君/採訪報導】
知名有機連鎖通路里仁公司自2016年起,開始發動一場無聲的「減塑革命」,全面盤點並檢討里仁門市架上商品。不僅帶動廠商一同改善包材,從產業鏈源頭減塑;更同時進行消費者教育,推動自備購物袋、支持減塑商品等理念。截至今(2019)年9月,已成功號召40家廠商參與減塑行動,減塑包裝商品達186項,預計每年減少的塑膠包材數達8,336,018件。在里仁交出這張漂亮成績單的背後,是面對「減塑」與「商品保存」、「食品安全」、「產品運輸與保潔」、「消費者習慣」等多重挑戰間的權衡。經過幾年的嘗試修正,突破許多的不可能,為具規模的通路業者,提供包材減塑的借鏡參考。
通路減塑為何難? 減塑與惜食理念的並行
由於商業模式特性,對於連鎖通路商而言,大規模減塑猶如不可能的任務。以生鮮蔬果為例,臺灣傳統市場營業時間短且多為早市,能夠在短時間中賣出蔬果存貨;然而超市為服務多元客群,營運時間長,蔬果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上的時間拉長,包裝是避免蔬果因水分散失、碰撞損傷而報廢的必要措施。里仁在蔬果類的減塑行動,首先將含水量低、易保存的根莖類、水果全面改採裸賣;至於表皮細嫩的瓜果及易失水的葉菜類,里仁在歷經長時的研究與試驗後,終於選定一款100%生物可分解袋來作為替代包材,減塑同時也不造成食物浪費。
兼顧食品安全 減塑的每一小步都是生產流程的革新
不僅生鮮蔬果面臨保存問題,食品類的減塑挑戰同樣艱鉅。由於里仁架上食品皆不添加防腐劑,保存上特別倚賴塑膠包材的密合性。里仁在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從產品外包裝開始逐步改善,捨去收縮封膜、塑膠封膜改為貼紙封口;塑膠外包裝袋改成紙袋或紙盒;塑膠瓶改為玻璃瓶,連即食罐頭上的塑膠蓋與湯匙也拿掉。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產品運輸過程中耗損率提高的問題,以及廠商生產流程變更、包裝人力及時間成本增加等問題,而去除塑膠蓋的即食罐頭,難以堆疊擺放,商品運輸與上架陳列都成了一大考驗。
包材重複使用 克服織品運輸保潔問題
沒有食品保鮮問題的織品類商品,減塑看似簡單,實踐起來卻也是處處學問。去除塑膠外包裝的衣料織品,運輸過程的保潔防汙、避免勾紗等工作變得格外困難。尤其衣飾商品單價高,商品耗損形成極大成本壓力。里仁逐一拜訪廠商傳遞理念,配合物流的大力協助,在運送上重複使用回收塑膠袋來包裝,或以小型紙箱、整理箱方式加以區隔,成功克服運送過程可能產生的汙損風險。
友善消費者習慣 用品找出另類減塑路
從日常清潔到身體保養品,瓶瓶罐罐的用品類塑膠用量最多、減塑也最為不易。里仁考量到用品減塑比較貼近生活上使用便利的改善,而非前端的製程。於是變換思考模式,當現有產品無法完全減塑時,就轉個彎透過新生活提案來達成減塑目的。如:里仁於去年推出後大受歡迎的洗髮皂與沐浴皂,便提供了消費者洗髮精和沐浴乳之外的減塑替代選擇。此外,里仁也與廠商合作,以紙盒、棉紙套取代皂品保鮮膜包裝、將原本的小包裝洗浴產品提升容量,減少整體塑膠瓶罐的使用量。從友善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讓減塑行動能走得更加長遠。
減塑不做半套 建立生物可分解袋回收系統的先行者
里仁減塑的決心不僅僅停留在架上可見的產品包材減塑,更真實關心產品包材的後續回收機制是否落實。一般生物可分解袋必須在高溫高濕的特定堆肥條件下才能分解,由於臺灣目前尚無回收處理系統,里仁自主啟動回收,鼓勵消費者將用過的生物可分解袋送回門市,集中後送往農場進行堆肥,後續用做種樹肥料。在今年,里仁更在茶改場蔡憲宗博士的協助下,與璟富公司嘗試將生物可分解袋製成種苗杯,作為種樹養樹的環保資材,達成零廢棄循環經濟效益。
減塑行動 一場串聯起廠商、消費者與社會的微革命
減塑革命,要扭轉的是整體社會對於一次性塑膠製品的認知與慣習,並喚起大眾對於生態環境與其他生命的關注。深知一場革命的發起須憑眾人之力,里仁不僅透過門市進行教育推廣,邀請里仁消費者參與減塑行動,更影響合作廠商建立減塑理念,讓許多廠商在規劃新產品時開始主動以「減塑、少包裝」為目標。甚至有些做出心得與成就感的廠商,積極與其他通路與客戶溝通,共同改採減塑包裝。里仁以守護生態環境與生命為出發的改革心願,成功串聯起廠商、消費者,乃至於整體社會,一同在減塑守護環境的道路上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