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文化部第七屆公共藝術獎自今年1月中旬受理徵件,競爭激烈,評審團從236案報名評選後,選出37案作品入圍「卓越獎」、「藝術創作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及「民間自辦公共藝術獎」等6個獎項。
文化部表示,期望透過該獎項的設置,鼓勵所有為公共藝術投入心血的藝術家、興辦機關及策劃團隊等,同時也藉此整合多方意見,持續推動國內公共藝術的發展,讓藝術之美存在日常生活中。
這屆報名案件型式多元、題材深刻,展現公共藝術作品與環境融合,也大幅提升民眾的參與度。以入圍卓越獎的「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處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為例,藉由藝術進入社區的方式,以共同創作融入民眾的生活當中;「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臺北車站(A1站)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將蘊含歷史脈絡及文化性的作品,完美的融入捷運車站空間中;「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專案計畫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作品表現臺灣自然、人文、歷史精神,刻畫出桃園機場新藝術形象;「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台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建設計畫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全線多個設置點,集結國內外藝術家打造機捷豐富的藝術表現性。
越來越多臨時性及計畫型的設置計畫,也加入民眾參與及教育推廣成分,讓公共藝術展現更具內涵的力量。以「排灣族石板屋新建工程公共藝術教育推廣」為例,暨南大學透過興建排灣族石板屋,讓學生學習傳統建築知識,產生互動、有生命的藝術空間;「臺灣大學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二期)-水流心田」,則以藝術駐校的方式,讓藝術家融入校園,引導師生以藝術的眼光及思維,重新解讀習以為常的校園環境。這些參與式的計畫深化大眾對藝術的認知與想像,開啟藝術與社會關係新視野。
此外,自第四屆公共藝術獎設立「民間自辦公共藝術獎」以來,鼓勵民間單位設置公共藝術作品。本屆徵得11案計畫,參選單位包括銀行業、保險業、飯店業、建設公司及基金會等,連續兩屆報名皆達10件以上,顯示來自民間的公共藝術美學逐漸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