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視人間 氣韻萬千 莊靈用自然與真實攝影 呈現中西美學宏觀情懷 積蓄永恆光熱

【記者 辛澎祥/專訪】

攝影是紀錄永恆的媒介,也是留住璀燦英華的史料文獻,更是品味生命的無價工具,能在攝影領域投注一生且享有正面評價的攝影家,沉浸於按下快門的快感,樂於在過往雲煙中藉諸影像傳達恣意滿足,這樣的攝影人生盡顯隨性、達觀與自在,對知名的資深攝影家莊靈來說,攝影真實的紀錄了他的生命,也貼近了處事的專注與豁達的天性,讓他的藝術生命與天地人連結,在各個階段展現亮麗。

▲將攝影視為畢生志業的莊靈,與攝影結緣數十年而至今熱情未歇。(圖/莊靈 提供)

一生奉獻給攝影的莊靈,初中時期因興趣用父親的相機拍照,從此和攝影結緣,至今60餘年未曾間斷。青少年時期的莊靈,受到畢生護持故宮文物的父親莊嚴之文化薰陶與三哥莊喆的美學啟發,自修攝影技術及對攝影的創作理念逐漸孕養出個人的觀點。大學主攻森林,讓莊靈對大自然的觀察與影像紀錄的掌握愈加嫻熟,而在台視近30年的新聞攝影與紀錄片拍攝的歷練,對他之後的影像創作之開闊眼界與創意表現提供了莫大的助益,也奠定莊靈成為一名專業影像工作者的紮實基礎。

▲年輕時期的莊靈,攝影機不離手,自認攝影是他一輩子的志業。(圖/莊靈 提供)

來自書香家風的莊靈,從父親身上學習到豐沛的文化氣息。去年由國父紀念館主辦的《一生翰墨故宮情–莊嚴120周年紀念展》,在藝壇造成極大轟動,北京故宮博物院前後任院長力邀莊嚴的書畫文物前往展出,受疫情影響,展期或將延至下半年方能成行。莊靈表示,父親莊嚴的珍貴書畫文物展件,對建構台灣藝術史深具價值及意義。

▲去年在國父紀念館所盛大展出的莊嚴紀念展,讓人一睹莊嚴璀燦豐沛文史底蘊的一生。(圖/莊靈 提供)

莊靈表示,父親一生集文物、書法與藝術史學者背景,曾擔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參與北京故宮的清點、開館、南遷,以及現今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創建與發展,典守故宮文物長達45年,其一生彰顯台灣文化延續及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過程,也突顯莊嚴甘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生。莊靈指出,在父親強調興趣主義的身教影響下,使莊門一家不重視物質,而是追求在藝術及文學的理想上能有一定的成績,對社會有所貢獻。

▲文史學家莊嚴(中)與張大千(右)及臺靜農的縝密情誼,留下珍貴合影文獻。(圖/莊靈 提供)

台視成立不久莊靈就報到,成為第一個考進台視新聞部的正式員工,除了新聞採訪與攝影之外,也因與中影的合作而在影片與紀錄片拍攝作業上有所精進,當時所籌辦的(劇場雜誌)進行紙上練兵,由於有過去影像拍攝的技巧,也陸續加入了攝影學會,與攝影大師郎靜山學派做了縝密交流與相互學習,那時就深刻認知「攝影是一輩子的事」,從此熱切參與攝影及影像有關的事務,對台灣的攝影發展及觀念的啟發與實踐,都帶來正面的影響。

▲Visual Ten的攝影家組合,是莊靈心力投注的顛峰期。(圖/莊靈 提供)

1971年成立的Visual Ten,集合了強調唯美與本土紀實的多位攝影工作者,以報導性攝影為主流,莊靈也以鄉土及人文題材為主要作品類型,V Ten的攝影成員,皆以強烈個人風格受到外界注意,這批視覺藝術群於2003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的30年大展成為攝影界的年度盛事,參展者計有:莊靈、張照堂、張潭禮、鄭森池、周棟國、胡永、黃永松、李啟華、劉振祥、呂承祚、林柏樑、凌明聲、龍思良、郭英聲、水禾田、謝震基、葉政良、張國維,作品呈現視覺藝術的唯美、心象與新意,讓這次的回顧展備受關注。

▲年輕時的莊靈,藉由攝影紀錄了他個人藝術生命中的黃金歲月,呈現影像的璀燦風華。(圖/莊靈 提供)

在攝影創作上,莊靈始終堅持影像的真實與自然,融合視覺與心靈美感,再融入現代美術觀念的一次性拍攝,許多作品都是隨機而不強求,自成一格。在常態攝影工作的同時,莊靈也為專業攝影雜誌撰寫專欄,並獻身攝影教育傳藝給年輕學子,在責任驅使下,擔任「中華攝影教育學會」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多年來致力於國家攝影博物館(現改名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設立與推動,主題明確,內容充實,建立典範。

▲莊靈在1975年所拍攝以雲門舞集為主題的作品,昇華了攝影的質感與聚焦效益。(圖/莊靈 提供)

莊靈一生在影像紀錄領域上的成就與貢獻,備受各界敬重,他熱切推動國內攝影文化發展的公益理念,也展現了他的堅持與決心,台灣早期一代名師張大千、郎靜山、周夢蝶、臺靜農、林懷民、白先勇等,均在莊靈的攝影鏡頭中,呈現自然真實的一面,出神入化的攝影技巧,悲天憫人的情懷,讓莊靈的攝影藝術更顯氣韻豐沛,深摯展露攝影家的修為與風格。

▲從人文角度拍攝的人物照,呈現莊靈細膩本土的質樸攝影表現手法。(圖/莊靈 提供)

莊靈表示,他走上攝影之路,受到攝影大師郎靜山極大鼓勵,讓他能有機緣參加中國攝影學會所主辦的攝影比賽,也在迭次競賽中累積豐富經驗,攝影技藝愈加銳利,格局層次無限寬廣。攝影門檻雖不高,攝影人才濟濟,但攝影作品卻難躍入主流市場之林,莊靈認為,攝影作品市場規模小,一般人都受限於傳統拍照,也讓創新作品未能大量流通,且攝影作品能當成藝術品的不多,民眾或收藏家寧願買畫,並不會青睞攝影作品,業界也只有郎靜山這樣大師級的攝影家作品是有身價與地位的,其他人的作品也只有零星被市場購藏。當手機普及化之後,攝影市場也呈現劇烈轉變,商業化之後讓攝影藝術的發展,並未因此成為典藏的價值,但攝影是記錄社會的演變,應該被視為歷史文化的一部份,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預定今年9月進行攝影作品的公共藝術審查,預計在未來3、4年間進行作品典藏,莊靈以擔任諮詢角色來推動攝影博物館的成立啟用,這些年的戮力策畫與推動,總算看到了期盼的結果。

▲莊靈在澎湖虎井嶼的作品,從線條與色彩的交織結構中,真實表達抽象的意念,是一種直觀的投射反應,令人印象深刻。(圖/莊靈 提供)。

看到了莊靈的攝影成就與對台灣攝影業界的影響,文化部也將為莊靈出版專書,表達肯定。受到家學的薰陶與影響,愛好藝術,沉浸攝影,掌握西方美學與本土文化脈絡,讓作品表現出自由思想下的原貌,偏重於用寫實孕育真心手法進行拍攝,題材不限於新聞內容,他用個人想法透過影像,融合嫻熟技巧表現終極信念。一個觀點,作法延續,莊靈用自然與真實呈現攝影本質,留住真實,光熱永恆。

留言